我在準備第三次大課預習時,翻閱其他班級的預習材料,發現了別的班級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整理了產業經濟學課本的大綱。
結合大綱,和書本知識,以及王先生課堂指點。總結個人在學習產業經濟學的心得如下。
和君杭州班,在周日上午剛進行完創業路演,我在路演過程中,報名并且展示了“半熟”高端婚戀社交平臺的項目,得到投資人的指點,他們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受益匪淺。決定認真思考行業研究、商業模式、核心功能之后,再重新尋找投資人。
巧合的是,先生在大課的課前秀上,首先介紹了2020年我國男女比例的境況,這也正好論證了我做高端婚戀社交平臺的原因。先生提到:
傳統的個體戶“媒婆”,演變成規模化的婚戀產業,出現上市公司, 百合網、世紀佳緣等一批婚介服務網站興起, “非誠勿擾”類節目還會繼續穩居熱門檔。
而我們平臺,正是結合線下活動,來做婚戀社交,可以說不謀而合。
百合網、世紀佳緣固然已經達到了千萬粉絲的量級,占領了很大一部分婚戀市場,但是,因為單身人口基數足夠大,因此,市場仍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尤其是細分人群市場,對高端人群,知名高校和知名企業這樣的平臺,很少,而且不成熟。正式因為這樣的契機,我們團隊打算做基于二度人脈關系和線下活動的高端婚戀社交平臺。目前1.0版在開發測試中,即將上線。
進入正題。對產業經濟學,我之前了解甚少,結合課前預習,才知道部分內容其實早就了解。
先生一系列連珠炮式的為什么,讓我思考到產業為本的意義。一個企業身處什么方向,有怎么樣的發展,必須建立產業思維和產業認識之上。
這些為什么,再一次讓我聯想到自己身處的行業:運營商。從去年研究生畢業入職到電信,就感覺到運營商在衰敗的態勢。但由于種種原因,我一直沒能跨出一步,跳槽到其他行業。
正如先生所言:
大量企業的當前處境:有機增長或內涵式增長已是強弩之末,增長乏力;新技術、新模式、新經濟的沖擊,心慌慌的,頗不踏實。新的成長方向在哪里?
這一點,尤其使我惴惴不安。雖然現在待遇水平都還不錯,但從長遠來看,必然會不如新興產業。或許,通過和君的課程,以及和同學們的相互交流,更讓我看清了行業動態,看清一個新興產業之后,再決定跳槽,更加穩妥。
結合先生點播,企業家和投資家必須建立的N個產業思維和產業認識中,對先生的兩個問題,回答如下。
1、在經濟時差概念里,你處在哪個“經濟時區”、時差多長?
我在杭州,處于全球前30的經濟時區,時差和一線城市相差不大。
2、用經濟時差邏輯,你看到了什么產業機會?你怎樣開展你的區域布局?
正是因為杭州的定位為旅游城市,服務業相對發達,并且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恒生電子等這些公司作為領頭羊,涌現出一批10億美金俱樂部的新興公司,比如 51信用卡、挖財、貝貝網等。這些公司見證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因此,我接下來的目標,希望補充自己的金融知識,進軍互聯網金融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