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5章筆記
每次只做一件事
雖然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無數的事情等待我們去做,而且似乎每一件事都非常得著急,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同時能把多件事情做完的話,那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每一件事都沒有做完,或者沒有做好。
真正的做法應該是“集中注意力,一次只關注一件事”。我覺得在這樣做之前,應該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分清楚,哪些是能夠推掉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去做。比如我現在做的這個項目,之前一直在做各種零零星星的小事情,但是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其實應該更有針對性地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這兩天的狀態還不錯,基本把能推的事情都推掉了,專心地去做明年的運營計劃。
擺脫昨天的桎梏
德老師的意思是,不要為了昨天遺留的事情再花費額外的精力了。如果你手上有一件昨天沒有做完的事情,那么第一個想法應該是要評估一下,這件事是不是可以不做了。
另外一件來自昨天的“負擔”是昨天的成功,很多人有著輝煌的過去,但是這些東西現在已經成為阻礙他們進一步做好事情的障礙了,如果天天想著要去復制昨天的成功,那么就很難獲得新的成功。
這讓我想起來前幾天看到的幾篇關于創業投資的文章,貌似是蔡文勝說,不要跟著那些大佬們一起投資,他跟著大佬們一起投,沒有一個項目成功的。總歸到底,這些大佬們過去的確有著輝煌的成績,比如李開復有無數個頭銜,比如雷軍投資過卓越網等等,比如蔡文勝當年倒賣域名掙了第一桶金,但是這些人現在怎么樣呢?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到現在也沒看到有一個上市的公司,雷軍現在在為小米銷量下滑忙得焦頭爛額,蔡文勝更是沒有什么太大的業績。這些人的頭銜是他們的過去掙過來的,但是現在卻成為他們獲得更多成功的阻礙。
要出新必須出陳,書里面提到的一些案例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美國19世紀末設置的防止鐵路行業壟斷的機構,到了20世紀下半頁還存在,但那時候已經完全沒有壟斷的可能了。所以德老師建議,如果一個事物不能證明它繼續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就應該取締,而不是繼續保存,這個頗有點“斷舍離”的味道。?
如何考慮事情的先后順序?
首先不能按照事情的壓力來排序,不能應為這件事情是緊急的,就要先做這件事情(我懷疑時間管理的四象限在本書寫完的時候還沒有創造出來,哈哈),不然的話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了,而這些事情往往又是對未來影響非常大的。
其次不要擱置事情,事情要么做,要么就取消,永遠不要擱置,如果你放不下這件事情,那就趕緊做了吧,正如書里面說的一對年輕人,21歲的時候不在一起,等到38歲了再重遇,在一起也沒有以前那么幸福了。
最后,可以遵循以下四條原則來排定優先級:
1.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2. 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
3.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 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