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過年了,每年這段時間總會有各種焦躁和不安。為啥?不如意唄。
有段話說的不錯:沒有人關心你付出過多少努力,撐得累不累,摔得痛不痛,他們只會看你最后站在什么位置,然后選擇羨慕或鄙夷。
這里說的“最后”不就是這兩天兒嘛?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高低貴賤排位賽”的時候。
這幫人你方唱罷我登場,鈍刀子割肉,專撿你受傷的地方拼命懟,你疼得齜牙咧嘴,他們爽得欲仙欲死。
他們一邊磕著你家的瓜子,看著你家的電視,一邊用蘸水的鞭子吊打著你疲憊的身體:
——在外面一個月收入多少?
沒多少。
——沒多少是多少?
反正夠用了。
——夠用了是多少?
我也用不了多少。
——所以究竟是多少?
……
問這么多,我掙得少你養我?顯然不會。我掙得多會給你?顯然更不會!
每年回家都要面對各種嚴刑拷打,他們絕不是關心你的生活質量,而是完全出于好奇。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套出每個人的收入水平,然后默默地在心里把每個人分個高低貴賤。
背井離鄉,來到一片陌生的土地,忙碌了一年,想盡一切辦法生存了下來。離開家,是為了家,更是為了更好的回家。
回家是最麻煩的事情,但再遠的路途,再累的旅程,再多的嚴刑拷打,我們也義無反顧。因為那個地方,是家。那里有媽媽的嘮叨,那里有爸爸的念叨,那里全都是家的味道。
一張車票,寄托著你我最厚重的情愫。回家的路,可能很遠,可能很累。但無論任交通工具,飛機、火車、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紛紛駛向家的方向。
拉著行李箱,三步并作兩步走,剛走到門口就迫不及待的喊道:爸!媽!我回來了!
爸爸的第一個動作一定是接過行李箱,媽媽的第一句話一定是:餓了吧?我給你做點兒飯吃。
回家的路上,有你我不均勻的喘息聲,有我們急促的腳步聲。
城市很大,跟我沒什么關系;家很小,但那是我的。
父母健在,陪一年,少一年。沒有人愿意承認,但這是事實。
過年了,我們在給自己放假的同時,也給煩惱放幾天假,給手機放幾天假。
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好嗎?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