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跟朋友A聊天,說起朋友B目前的困境,聽了覺得挺難過的,就弱弱的問朋友,為什么朋友B不用眾籌呢?他家的情況屬實啊。
人活一口氣。過了一會兒朋友A回復。
看到這句話,那一瞬間我如遭雷擊,大腦有一瞬間的空白。似乎那些莫名的情緒,那些看來看去的東西,最終都匯成了這一句話。看了那么多的夢想,讀了那么多的書,遠方也好,詩意也好,都抵不過這實實在在的一句話給我的震撼。
我和A是十幾年的老朋友,我是佩服他。A的家境還算不錯,他本可以不用這么辛苦,他卻堅持要做出自己的成就,就連結婚買房這件事他也要自己負責承擔一半。
這些年來,孩子也幾歲了,和妻子聚少離多。我相信他也是想孩子,想家,想不再別離。但是他卻一直這樣堅持靠自己的能力獲得想要的東西,而不是靠家庭資助。一路走來又何嘗不是艱難呢,他卻從來不說。熱心幫助每一個哥們兒,每一個朋友。
這樣的他,看起來似乎滿不在乎,吊兒郎當,事實上骨子里的都有一種傲氣。
二
小時候,奶奶就跟我說人活一口氣,不管沒什么都不能沒有志氣。這些年來,奶奶一直在踐行者她的原則,不管多艱難的時候,奶奶從來都不曾低頭,用她的雙手為家里貢獻一點點的力量。但凡力所能及,從來都是盡力去做,不讓任何人看不起。
再聽到這句話,那一瞬間的震撼無法表達。已經很多年不曾聽到過這么實在的話了,實在到我已經遺忘了。想想這么多年,自從離家上大學,這句話就不曾在我的觀念里出現過,看過越來越多的書,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思想,道理越來越多,在意的東西越來越少,底線卻也越來越低,那些以前覺得丟人的東西現在卻可以剖開來說,將自己的傷口血淋淋的擺在面上來看。然后,越來越不疼,越來越麻木。
以前,報了考試,怎么會有考不過的情況?現在,考不過是不是變得正常?其實,麻木的不只是自己,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都變得麻木,身邊的人這樣,你就也這樣。別人不在意,慢慢的你也變得不在意,你忘了有個詞叫志氣,叫自尊。
什么叫你害怕變成你討厭的自己?就是你優良的品質丟了,你還習以為常。
人活一口氣。如果一息尚存,那么,深呼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