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誤區六,認為表揚孩子必然會使孩子驕傲自滿。這是中國人認識上的一個傳統誤區,作為孩子,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確認、表揚和鼓勵,這些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關鍵,會激起孩子更加向上發展的動力。只有在孩子沒有做到相應的程度時,家長使用虛偽并且夸大的語言,虛情假意地去表揚孩子,這時才會導致孩子不知深淺,從而出現驕傲自滿的情緒,或者時間長了,他根本就不信你這一套了。所以培養孩子的行為并不是必然會導致孩子驕傲,關鍵是如何去表揚
? ? ? 誤區七,認為學習過度會累壞人,用腦過度會傷身。我們現行的教育是被動式、填鴨式、強迫式的教育,如果我們家長也這樣做,才會使孩子覺得課業負擔太大。如果我們能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那他們學習起來就會很輕松。根據腦科學研究,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一個孩子在良性情緒下學習,他是不會受到傷害或者感覺痛苦的。我們無法改變外面世界,只能改變自己的主觀認識,所以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件輕松的事,他的潛能是無限的,他才會毫不費力地去學習,不需要家長做多少事情。
? ? ? 誤區八,有條件的愛孩子。我們教育孩子時總說的語句就是:? 你要好好學習,我就會給你什么什么,就會怎么樣怎么樣對你,只有孩子做出相應的行為,家長才會給相應的條件,這就是有條件的愛。有條件的愛會直接導致孩子根本學不會感恩,學不會自律。他的行為是為了換取你的那個條件而做,如果一個人是在有條件的環境中長大,他的自我價值根本就確立不起來,當父母無條件的愛他們的時候,他們才能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被愛的,他們才會產生安全感,產生自我價值的認同感。我們必須要把對孩子的愛和孩子的行為分開,即使孩子的行為惡劣,我們仍然要無條件地去愛孩子本身,這是確保孩子自我價值感形成的唯一方法。是父母的愛確立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當一個人有條件的被愛時,他就會知道愛這個東西是需要交換的,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愛,否則只是一種交換。
? ? ? 誤區九,認為只要說一次孩子就應該記住,教一次孩子就應該學會。實際上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而這恰恰說明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太缺乏耐心。孩子們需要通過反復的行為才能把一個生活技能記住。孩子們太弱小,無法反抗,就會記在心靈里,如果孩子的自尊心被傷害過,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孩子有逆反心理是件好事,他說明孩子在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跟你戰斗,他不管你的話對錯,他采取的對策是對您所說的話一概對抗,這就是逆反,有逆反心理說明他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精神的極點,要想把一個孩子教育成為真正的人,一定要保護好他的自尊心。
? ? ? ? 誤區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輸不起的心態。這是因為許多家長自己有過個人奮斗的歷程,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肩膀上能更進一步,這一動機是良性的,也搭上了許多辛苦,令人可悲的是家長們用自己的愛心辛辛苦苦鑄造了孩子一生的悲劇,原因就在于輸不起。如果沒有對孩子的苛責批評,孩子可能會好很多。如果父母有輸不起的思想,怕孩子失敗,怕孩子競爭上不去,怕孩子將來變壞,這種怕的心理將把孩子推向父母所希望的相反方向,更有甚者,正是父母把孩子一步步的推向了萬丈深淵。
? ? ? 誤區十一,用別人孩子的成績跟自己孩子比。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試圖用親戚朋友家的孩子取得的成績來和自己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以此來激勵孩子。這樣做其實是大錯而特錯,這樣只會一次又一次的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精神,會讓孩子永遠記住自己技不如人的感覺各位家長一定不要濫用比較。盧梭說過一句天才的話:“父母費了太多力氣,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壞之后,然后又抱怨說他怎么變成這樣了呢?”可謂經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