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好多個字卻還是刪掉了,今天看了《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之后,感覺自己需要了解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在讀書這塊,有了很深刻的認識和發(fā)現,那就和大家聊聊如何讀書!
《這樣讀書就夠了》中引入了著名的【生存余力理論】,公式是這樣的:生存力量÷生存負載=生存余力!生存力量和生存負載都有內外之分。對于生存力量來說,外部就是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人脈資源,經濟能力,內部指個人能力和經驗,生存負載外部是一個人的本職工作和家庭工作,內部就是一個人對于生活的期望(例如買房買車)。生存余力理論指出:一個人要從事學習活動,必須擁有一些生存余力。
但現實情況是當一個人工作壓力越大,對未來生活的期望越高,那就越需要充電學習。而這就產生了矛盾!學習需要生存余力,但壓力越大意味著越少的生存余力,所以就更沒有時間去學習了。
那能怎么辦呢?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問問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讀書的目的又是什么?
學習是想要提升自身能力,而讀書是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們想要在讀書這個過程中收獲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和內容,進而轉化吸收為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讀書只是單純地讀了一遍,沒有實際操作,沒有結合自身經驗去嘗試,意義不大。
之前我一直以為一個人的經驗是很重要的,因為經歷過才更有發(fā)言權。其實并不是經驗重要,而在對經驗進行反思后的智力發(fā)展更有價值。有效的學習不是說記了多少讀書筆記,而是來自于有效的反思。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去書店轉的時候,碰到一本很好的書,你迫切的想要把它買回去看完,但事實卻是書買回去了,直到它上面堆了一層塵土,你都有可能沒打開過它。此時的內心是既懊惱自己,又心疼書,于是打開翻了兩頁,并且打算一周內將它看完時,第二天臨時加班,所以讀書這件事就此擱淺了。
工作的壓力,社會生存的一些必要應酬都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特別大的影響。主要有這三點:一是沒時間沒精力,二是看不懂,記不住,三是不會應用且看不下去。對于一些實用性書籍,有些時候讀起來確實費力,更主要的是沒能找到自己想要學習的點和內容,所以就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
那這本書中的拆書幫就會給我們提供很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就是一個字“拆”。拆書,顧名思義就是拆解書籍,分篇探討。對某一本書,真的不是說你認認真真從頭到尾讀完了就完了,就說明作者傳遞的一種方式或方法你就已然掌握了?并不盡然。成人的讀書學習只是為了提升自我的某種能力,有些時候真的不需要全文通讀,最關鍵的點在于某塊知識點傳達什么樣的信息,而這個信息你是否都get到了?
書中大量列舉了一些很多暢銷書的閱讀片段,告訴我們通過一定的分解技能和方法,能快速的提煉和運用其實所提供的信息。并且能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那在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讀。
真正擁有一本書,不是說你買了就行,而是把這本書變成你的一部分才行。通過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快速的讀書并吸收,相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為你帶來新的機遇!
我是卡卡,請讓我們一起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