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縣是深山區縣、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縣,到處是連綿不斷的群山,曲折迂回的河流。極為惡劣的自然條件制約著盧氏教育的發展。首先是教育質量的不均衡,縣直學校的質量明顯高于鄉鎮;其次是教學規模的不均衡,在盧氏縣,上千學生規模的學校和十幾個、幾個學生的教學點普遍存在;再次是教研教改的不均衡,條件較好的學校已經開始嘗試“翻轉課堂”,條件差的學校連最起碼的集體備課都很難做到,一些教學點甚至連開齊體音美課程都有困難。最嚴重的是學校硬件極差,校舍面積嚴重不足、功能室奇缺、操場嚴重不達標。
面對這樣的局面,過去的教育、教學只能采用兩種方式進行:一是不惜工本的開全縣規模的教育、教學,教師們百里奔波,費時費錢之外安全也難以保障,如果遇到大雪封山或者河水暴漲,則更是寸步難行,教師們只能望會興嘆;二是局科室人員奔波于各鄉鎮調研指導,常常是早上七點出發,晚上七點多回來,常常是精疲力竭,但指導工作只能是蜻蜓點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怎么辦呢?我們把目光投向了網絡教研。我們堅信:一根網線可以聯系千家萬戶,天涯即刻可以變為通途,利用網絡我們也一定可以把幾百個教學點聯系在一起,讓教師足不出鄉參與到教育、教學中來。
一、建章立制,推進“互聯網+”城鄉教育、教學一體化
盧氏縣教體局正副局長、各科室主任、教研室和電教館全體成員、全縣部分中小學校校長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山東等發達地區學習“互聯網+教育”好的做法,多次召開網絡教育教學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互聯網+教育”推進的策略和方法,并出臺了《盧氏縣“互聯網+”城鄉教學教研一體化實施方案》(盧教文字〔2017〕6? 3號)、《盧氏縣網絡課堂研究實施方案》(盧教文字〔2017〕139號)? 、《盧氏縣均衡創建課程直播活動實施方案》(盧教文字〔2017〕88號)。明確了盧氏的現實條件迫使盧氏的教育只能走“互聯網+城鄉教學教研一體化”道路的這個共識,預期實現常規管理有新突破、教師發展有新期待、教學質量有新提升三個目標,成立了以教體局正副局長為正副組長、教研室和電教館正副主任為組員的領導小組,要求全縣各級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進一步細致規范做好網絡教研,借助網絡平臺適時發布國家課程資源、校本課程資源、網絡直播課程,各校按需要選擇使用,并建立反饋機制,實時按需要建設和推出新的課程資源。
二、強化應用,助推教研縱深發展
1、利用信息技術速傳播教改教研信息和優質教育資源
我們迅速建立起來各類QQ群、微信群、飛信群,這就可以使各種通知、教研訊息迅速傳達到盧氏縣的每個角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集體備課聯盟”,可以跨校、跨鄉,甚至跨縣、跨市進行集體備課,部分學校還借助地理優勢,和西峽縣、欒川縣一些名校建立聯盟,極大解決了小規模學校,尤其是一人承包一門學科教師的備課問題。與“集體備課聯盟”建設同時,教體局還適時開通了教育資源平臺和視頻課平臺,全縣各學科教研員組織優秀教師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課件、訓練題、課堂實錄、特色課程等內容,供教師們下載使用。目前資源網上保存著近兩萬份課件、視頻、試題資料,任何教師都可以憑賬號密碼隨時獲取。
2、利用信息技術做到鄉鎮教師足不出鄉參與大型教研活動
目前盧氏縣已建起26個視頻會議室,鄉鎮教師已經實現了足不出鄉參與大型教研活動愿望。2016年9月14日盧氏縣進行了第一次網上“說聽評三位一體展評”活動,標志著盧氏縣與百里奔波開大會的教研模式徹底告別。《教育時報》以《盧氏縣:讓網上教研成為新常態》為題報道了這件事,報道中說:“網上教研活動的開展,不僅便利、快捷,還大大節約了成本,取得良好實效。”,自此以后每周兩次教研活動已成慣例,從不間斷,各種研討會、競賽、大型實踐活動、學科質量分析也都使用信息技術進行直播,效果良好。
3、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優質視頻資源
目前,盧氏縣已在縣直和各鄉鎮建起了23個錄播室,在2015年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錄課2150節,860節獲得市級優質課。三門峽市教委發文稱:“盧氏縣在這次活動中表現尤為突出,他們領導高度重視、認識到位,電教、教研部門溝通深入、合作默契,整個活動起步早、動作快,活動范圍廣、參加人數多,工作細致認真扎實、曬課多且評課材料齊全規范,值得其它縣及市直學校學習。”2016年錄課1825節,191節獲得市級優質課,再次奪得全市第一。部分視頻課順利通過省優,沖擊部優。這一千多節市級優質課大大緩解了優質視頻資源不足問題。
4、利用信息技術使教改教研走進每一位教師的教學實踐
? 教育教學涉及到幾十個教學科目,多場活動同時直播和戶外直播是經常的事,這兩個難題解決不了,網絡教研就不能走進每一位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學習實踐。破解這兩道難題,我們選擇了CCtalk直播平臺。以10月14日小學數學CCtalk網絡直播為開端,盧氏縣CCtalk網絡教研正式拉開序幕。到目前為止,盧氏縣已建起了盧氏教研平臺1個,學科平臺20多個,學校平臺72個,學校學科群226個,學生家長群188個,? 班級平臺50多個,直播課程近60門,線上線下學習不下5萬人次。
? ? 盧氏縣研究使用網絡直播平臺經過了六步走:
(1)積極推廣、普及階段。2016年10月20日,東城小學二(4)、(6)班因為水痘疫情停課兩周,任課教師利用CCtalk開設網絡課程,確保學生成績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同年11月22日一場暴風雪突臨豫西大地,盧氏教研室迅速響應市教育局號召,組織實施網絡課程,從“三門峽云課表”看,這場活動中共計直播30節課程,有20節來自盧氏縣,占全部課程的一半還要多。這兩個事例在群眾和教育主管部門影響很大,教師隊伍很快掀起了學習CCtalk直播技術的高潮。
(2)實現多場活動同時直播。11月4日,首都師范大學骨干教師“水源地送教到盧氏活動”舉行,這次活動需要四場現場活動同時直播。經過實踐,盧氏教研室成功解決了錄播教室和CCtalk結合難題,全縣教師1000余人在自己學校通過手機觀看了這場直播,效果良好。多場活動同時直播問題的解決具有重大意義,自此以后,同一天分學科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在盧氏已經變成現實。
(3)實現戶外直播。11月18日,盧氏縣教育流動現場會在木桐中學召開,沿途考察沙河、潘河、木桐三鄉六校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其中重要的一項活動是每節課同時通過CCtalk直播2到3節課,并直播陽光大課間以及下午大會內容。通過集體攻關,成功把攝像頭和筆記本電腦結合起來,解決了戶外直播問題。戶外直播問題的解決,標志著網絡教研不僅可以走進了每一個課堂,而且可以走進網絡信號覆蓋的任何一個角落。
(4)助推高效課堂的深化。我們把網上說聽評三位一體研討課、巡視檢查中教師課堂直播、學校特色課堂展播三方面結合起來,做到榜樣帶領和差課曝光目的,通過直播課堂實況,引發學校和教師高度重視,推動了高效課堂步步深入。
(5)實現優質課大賽、課題立項、大型實踐活動網絡直播。去年12月19日,盧氏縣的數學優質課大賽五十二節課完全通過CCtalk直播方式進行,這對盧氏縣教育系統是一次很大振動,掌握cctalk操作技術一下子變成了教師們的自覺行動。今年2月28日近100個課題立項,我們也嘗試通過CCtalk直播方式進行,借此提高課題立項的透明度,也加大了教師們對課題的重視程度,也提升了課題研究的質量。? 今年? 2月3日到9日通過“盧氏縣綜合實踐活動交流群”直播了103場社會實踐活動,至少要參與教師300余名,學生1200余名,連帶家長人數會更多。直播中,好多外省市名人加入到互動行列,從目前來看,總視頻回放高達一百三十多萬次。信息技術切實走入教師、走入社會,走入奔波在外的家長之中。
(6)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群迅速建起。據目前所知,各校普遍建立起了CCtalk群,用于校級優質課、活動課、班會課直播;教師、學生建群用于分層輔導、假期輔導和經驗交流;家長群主要用于家校溝通,主要是給留守兒童和家長建立起比較穩固的聯系。
5、條件較好學校嘗試“翻轉課堂”
條件較好的盧氏縣實驗中學六七年級16個班、杜關中學七年2個班嘗試“翻轉課堂”。一堂課如同一檔訪談節目,課堂上不時傳來歡快笑聲,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與實效性。盧氏縣教研室多次進入這兩所學校調查研究,和實驗教師一起研究教學基本流程,解決所遇難題,目前教學效果良好。
三、助推教育均衡發展
? ? ? ? (一)? 助推均衡縣創建
盧氏縣為了加快教育均衡縣的創建步伐,獨辟皮捷徑創造性的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工作,先后出臺了盧氏縣教育體育局關于印發《盧氏縣均衡創建課程直播活動實施方案》(盧教文字〔2017〕88號)等文件,全縣60所迎檢學校以及各鄉鎮非完全小學,按易地新建、改擴建及無項目學校三類分組,按項目建設、校園文化、功能室建設管理與使用、特色學校建設、檔案整理、教學點均衡創建、課程體系建設、德育課程實施、城鄉小學及教學點一體化管理等專題,每周直播一次,每次初中、小學各2所。通過直播活動的開展,各學校明晰了創建節點,加大了創建力度,借鑒突出做法,瞄準本校短板,加大改進力度,提高了創建實效。
? ? ? (二)助推? 課程均衡
? 為了實現農村學校課程均衡,盧氏教體局先后出臺文件:《盧氏縣“互聯網+”城鄉教學教研一體化實施方案》(盧教文字〔2017〕63號)、《盧氏縣網絡課堂研究實施方案》(盧教文字〔2017〕139號),兩方案為實現課程均衡從制度層面提供了保障。
推出課程均衡的三種課堂:
(1)主推——同步課堂
教研員及城區名師主講的優質課,各種優課大賽活動都提前下發課表,使農村學校的學生同步學習,享受縣域內優質資源。每周推出城區初中及小學各學科直播課程表,供農村學校選用。
2、引入——名師課堂
教研室還向各學校引進了美麗鄉村課程、南京棲霞區名師課程、鯊魚公園兒童科學頻道等課程。
3、配送——專遞課堂
針對小規模學校多、一人一校教學點多的現實盧氏縣教研教研室把小學體音美網絡系列課程建設的任務分包給了縣直的優秀體音美教師。目前共配送500余節。在網絡一端,縣直的教師們直播著體音美課程,在網絡的另一端,深山區的孩子們看著大屏幕興致勃勃地進行著各種學習活動。跟不上直播教學節奏的學校,可以自行利用CCtalk生成的教學視頻組織體音美教學,效果依然良好。為了確保網絡教研縣域全覆蓋,教研室還通過“扶貧助研”活動,為偏遠小學送去教研員捐獻的智能手機。“扶貧助研”活動帶動了一批教師積極加入到網絡教研行列。沙河鄉三角小學張玉芹老師學會播放后,在教學和照顧癱瘓丈夫之余,常常學習到十一二點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能,尤其令人感動。
四、拓寬育人途徑——開展家長學校工作經驗交流活動
? 盧氏縣教體局及還定期通過直播活動開展家長學校工作經驗交流活動,拓展育人空間,調動各方力量,實施全方位育人(盧氏縣教體局《關于召開盧氏縣中小學家長學校工作經驗交流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