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1《思考快與慢》第一部分系統1,系統2的檢視閱讀 007By敏姐
基本信息
時間:2017-07-01 ?05:50-06:45
周一安排:第一部分的分析閱讀
公告、信息及資源鏈接:http://fastslow.top
背景
自己起床晚了7分鐘,結果永澄更晚(辛苦啊,4:45睡覺,5:45起床做活動)。為了明天的鉆石目標活動。
自己先對第一部分做了檢視閱讀,并進行了第一章的分析閱讀。結果永澄只做了第一部分的檢視閱讀。我誤解了他的意思,認為是做第一章的。說實在的做第一部分的檢視閱讀,感覺太多,做起來有點難,于是自己就只用軟件畫了框架結構圖。無法一下抓住9個章節的關鍵節點(詞、句、段和章),缺少刻意訓練讀起來真的有一點難。特別是對我這種邏輯性差的人來說。
于是自己在進行第二章檢視閱讀的時候,同樣困難,就給永澄提問了:
永澄的回復讓我茅塞頓開。進度導向,一看這啥玩意,和我的問題有什么關系?一句反問回去,之后永澄又點出了我的問題的關鍵——我是用質量導向為目的做進行檢視閱讀的。而永澄讓我用進度導向來完成檢視閱讀。
我們這樣來理解吧。學習一個東西就像一個嬰兒成長的過程,對一個新的事物一開始就定高標準,以質量為導向。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知緊張,而產生焦慮。隨著焦慮的積累,慢慢的就會放棄。放棄之后就沒有了成長的機會。
如果我們降維,以進度為導向,認知緊張度就會放松。焦慮也隨之減少。堅持就越久。
那問題就來了,是不是我們在做檢視閱讀的時候就可以不要質量導向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那如何來提升檢視閱讀的質量呢?
我的想法(不知道一般人的想法是不是和我一樣)是通過刻意訓練檢視閱讀來提升。這樣的結果是事倍功半吧。做得多,獲取的少。這是捷徑。
我還是啟動系統2吧,用本質問題導向來解決問題。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為什么自己檢視閱讀不好?難以抓住關鍵節點,而陷入分析閱讀中。因為自己的理解能力弱,讀不懂就想把它弄懂,結果就會掉進坑里。
倒過來,如果我提升我的理解力,文章不就很容易讀懂了嗎?文章的理解力來源于什么?主動的分析閱讀。
所以我只要刻意訓練分析閱讀。我們的閱讀理解力會越來越強,對書及內容的篇章結構的形成越來越容易,當然關鍵節點的抓取能力就強,那么檢視閱讀的質量就沒得話說了。
所以,刻意訓練不是隨意的。
腦袋里冒出一個問題:永澄說要做的少,獲取多。如何能達到?是不是說的就是抓手?很喜歡這個問題。
寫完發覺我現在的共讀筆記或思考都是用的進度導向,而非質量導向。這是和永澄學習做年度目標體驗的結果,當時自己做年度目標的時候以質量導向導致自己的目標制定斷斷續續,還下定決心明年好好學。現在明白了。護城河有了一點,開心。
開始不理解進度導向,永澄做了解釋(耐心不高傲的永澄)。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目標和標準沒有定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