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刁明的第6篇讀書雜談
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作者最后寫下一句話,看完整本書,讀到這句話,感覺格外的感觸。
“人生若只如初見。”
這句話,由納蘭的嘴中傾吐而出,是關(guān)于愛情,由高銘說出來后,是關(guān)于理想,是關(guān)于堅持。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子?”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們第一反應覺得很簡單。
“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就你眼前這樣嗎!”
“六道人間,大千世界,五湖四海,無所不包!”
“我問的不是這個,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
“你想要什么樣的世界,科學,人文,歷史,宗教,簡單,高深,每種回答都不一樣,別想那么多,想太多,你會瘋掉的。”
我喜歡書里的這句描述,世界像是一個無數(shù)面的不規(guī)則體,你每看它一次,你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看多了,會發(fā)現(xiàn),能選擇的視角,無非是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四面八方,唯我獨尊,太少了,這樣構(gòu)成的世界缺失了太多的色彩和模樣。
同樣的,這樣的世界,怎么說呢,有點太普通,有點太僵化,缺那么點,靈性。
那么,與眾不同的視野從哪里找呢?
作者某天從做精神病醫(yī)生的朋友那邊聽到了一些案例,就開始一段為期四年的“追尋”之旅。
然后,在四年后的一天清晨,躺在床上整理思路,就像四年前第一次面對精神病人,蜷坐在床邊的小毛毯上。
等到他坐起身子,就這么突然決定結(jié)束掉自己這個與眾不同的“愛好”。
結(jié)束像開始一樣的簡單。
《天才瘋子》,講述一群“非常態(tài)人群”的常態(tài)精神世界,這其中并非說明精神病人都是天才,如果這樣說,就純屬扯談。
瘋子和天才是一步之隔,這是真的。
一步之隔,咫尺天涯,也是真的。
不可否認,當從大量訪談記錄中,篩選整理出的這本書,讓我等常態(tài)人群,看完之后,有些故事讀起來光怪陸離,有些話語聽到句句扎心,而,有些看下來,字字珠璣。
有些說法,有些理論,有些觀念,邏輯完善,有根有據(jù),你會被說服的。
然后,會由衷的生出一個想法,這人,是瘋了吧!
對啊,所以這些人在精神病院。
書中故事無論是真,是假,究竟是他人把握真理,還是我等只是俗人,這些都無關(guān)緊要。
讀懂背后折射的思想,為自己的世界觀添磚加瓦即可,精神病的視角,與眾不同。
不要迷信故事,就像小時候愛看《十萬個為什么》,里面處處充滿了神秘,
等到現(xiàn)在開始逐漸接觸世界真相的時候,還是很有種“我有句媽賣批,不知該講不該講。”
百慕大說了這么些年,又是時空黑洞,又是神秘電磁場,又是大海深淵,各個原因,分析的都似模似樣。
不出意外的被告知,以上基本都是騙人的,劇情就是一個故事火了,一大批同人小說也就來了,阿西吧。
同樣,像是對埃及金字塔憧憬了好久好久,神秘而不可思議的古埃及文明,美麗而不可方物的埃及艷后。
哦!最吸引人的,還是從生建到死的金字塔,耗時久矣,費力甚巨。
一塊塊巨石,不知從何而起,然后筑起了一座千年后,依舊密不可分的雄威建筑。
現(xiàn)在開始知道,古埃及可能早就掌握了簡單的混凝土建造技術(shù),石頭哪要搬,直接現(xiàn)場澆筑,人數(shù)哪要二十萬,直接五千人就好了啊。
于是我又有句媽賣批。不知該講不該講。
權(quán)威也好,專家也罷,我們還是得有自己的一份認知。
再說,《天才瘋子》想要講的是里面的各種精神病患者的病例嗎?
不是的啊,論點和主題一開始就挑明了,作者想要知道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既然我們平視前方看不清晰,那么他就抱著這個想法換個角度,仰著看,趴著看,倒立看,各種角度看。
看了四年,看出了一本書,然后講給我們聽。
我聽到兩個共鳴點,
一個是這世界是什么樣的呢?
看不清,那就換個角度看世界。
一個是“人生若只如初見。”
那該多好?
真的很好。
看《天才瘋子》的時候,正好和身邊的朋友,兩人之間,思想觀念上又碰撞了一次。
其實,個人而言,若是要在天才和瘋子作為兩個趨向,我自己呢,更趨向瘋子。
并非我不想當天才,而的確是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面前,雙商不太夠嘛,撈不到天才的邊,偶爾還會犯很多白癡毛病,就離天才更遠了。
而且,趨向瘋子又如何,我覺得瘋這個詞,在某些時候并非是個貶義詞。
一直墨守常規(guī),平淡無奇,并不是我追求的的狀態(tài),與此相比,我更喜歡在生活中加入很多瘋狂的想法,時不時人來瘋一把。
這種“瘋子”,可能是有趣,是幽默,也可能是不可理喻,捉摸不定,不同的人,不同相。
所以,要是志氣相投,作為同道中人,大家一起瘋起來,就像一個試管里加入了諸多的化學試劑,“砰”的一聲,引發(fā)了各種奇怪有趣的化學反應。
無法否認,隨著成長,閱歷、年齡逐漸增長,身上的很多毛刺都像是在漸漸被鈍化。
曾經(jīng)叛逆,瘋狂,但一步一步學會同世界和平相處,平靜交談。
朋友會說,你變成熟,你變穩(wěn)重,你變溫和,你可能會變成曾經(jīng)憧憬的模樣,也有很大可能變成曾經(jīng)討厭的模樣。
但是,你會和曾經(jīng)的“瘋勁”,明顯的畫上一道分界線,毛糙的表面被打磨光滑。
你不再是我們一開始見面的模樣了。
肯定的啊,歲月這把刀肯定會在臉上剁上一刀又一刀,少一刀都不肯罷休。
但是!那又怎樣?!
還是個炎炎夏天,若能約上三五經(jīng)年好友,就在路邊的大排檔,喧鬧的吵雜中,叫上一扎冰啤,點上兩盤烤串,必須要一大盆龍蝦,等菜上桌的時候,先來一盤油炸花生米,再來一盤鹽水毛豆。
嘴里添上一粒花生米,然后再補上一個毛豆,桌子就這么一拍,尼瑪,我們來講講最近的故事!
想想在一起的時候,渾身最自然的狀態(tài),
一如我曾經(jīng)對待你們的態(tài)度,依舊如此。
我一向固執(zhí)的認為,朋友之間,能夠互相給予的最好事物,大概就是那句。
“咱們之間,這么多些年,有啥不一樣不成?”
“。。。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