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這本書,沒留意看書名,第一眼被簡介吸引:國內(nèi)第一部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正月,一個陰冷的下午,為了給電動車補胎,我跑了三個維修點才找到人。天雖冷,自己卻一身汗。
“這么大個釘子在車胎里,你是補胎還是換胎?”修車師傅問。
“先補補看吧?!蔽铱磶煾颠€算忠厚。
“車放著吧,過會來推?!毙捃噹煾嫡f。
修車鋪旁是家社區(qū)醫(yī)院,我自幼體弱,幾乎成了???。和醫(yī)生寒暄幾句,我便坐在門廳等候。此時一本黑色封面的書放在就診臺上。
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在醫(yī)院看到這種書并不奇怪,當我翻看目錄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四維蟲子?最后的撒旦?行尸走肉?偷取時間?永生?轉(zhuǎn)世......
怎么是一部科幻小說?衛(wèi)斯理?帶著好奇我讀了起來。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
道說:是人間;
佛說:是六道之一;
上帝說:是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戰(zhàn)場;
哲學說:是無窮的辯證迷霧;
物理說:是基本粒子堆砌出來的聚合體;
人文說:是存在;
歷史說:是時間的累積;
很明顯,都有各自的解釋。
看來,這個世界是有無數(shù)面的不規(guī)則體。
于是我開始饒有興趣地問身邊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來,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不過我并沒有得到態(tài)度認真的回答。更多的人對于我這種不忙著掙錢、不忙著找老婆、不忙著升職的行為表示不解,同時還半真半假地表示關注:你瘋了么?
那好吧,我決定去問另一個人群——“精神病患者”們,或者說,我們眼中的精神病人。
在開始看這本書之前,請接受我一個小小的建議:請撥開文字和表象的迷霧,更開闊地接觸這奇妙世界的本質(zhì)。我更希望讀完這本書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很重要。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很坦然地說:“讓我來告訴你,在我眼中,這是一個這樣的世界?!?/p>
好吧,看完前沿,我的第一反應:科幻勵志雞湯?
為了打發(fā)時間我翻看起來。書內(nèi)每篇故事都不長,雖然標明是訪談手記,但我還是決定把它們當成故事。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越看越冷,是的,身體越來越冷。
“當你發(fā)現(xiàn)我瘋了的時候,其實是你瘋了。”在一篇故事的結(jié)尾讀到了這句話,我不經(jīng)的打了個冷顫。此時,我看了一眼窗外,天已經(jīng)黑了。不知不覺我在醫(yī)院里等了一個小時。放下這本奇怪的書,我來到維修點。電動車已經(jīng)修好,修車師傅正在用手機看著電視劇。
“多少錢?”我問。
“五塊錢?!毙捃噹煾嫡f。
走之前,路過社區(qū)醫(yī)院,我進門和醫(yī)生打了個招呼,其實還有另一原因,想借那本奇怪的書。醫(yī)生同意了,對我奇怪的笑了一下。我禮貌的說了一句:“書里的精神人病挺有意思的,看好就還給你?!?/p>
回去的路上,我的腦海里不停的浮現(xiàn)書中那位女精神病的話:“當你發(fā)現(xiàn)我瘋了的時候,其實是你瘋了?!?/p>
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我精讀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總結(jié)出了上面提到的讀書態(tài)度:雖然標明是訪談手記,但我還是決定把它們當成故事。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越看越冷,是的,身體越來越冷。
寫到這,我準備將書放在一邊,不受那些故事情節(jié)的干擾,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我曾經(jīng)問過自己:成長過程中,很多沒想通的問題,為什么現(xiàn)在不去想了?理由很簡單,有答案的問題已經(jīng)讓我應接不暇,那些沒有答案的或者是想不通的哪還有精力去想。說白了,我做了選擇,放棄了心中的疑惑,去重復主流的思想。但是,總有很偏執(zhí)的人,他們一直抓著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不放,一部分過于偏執(zhí)的人最終被我這種選擇放棄的主流人群送進了精神病醫(yī)院。書中的訪談對象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故事都只是簡單直白的對話。如果我說:在看這些故事的同時,我從精神病人那學到了很多知識,你是不是覺得我也瘋了?
很顯然,我沒有瘋。只是你對不同思想、價值觀、世界觀的接受程度不同。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有類似的習慣和思維模式?,F(xiàn)代社會對世界的認知大部分來自學習,而所謂的學習,也只是學習別人的思想,或者說學習主流思想,簡單點就是聽別人說。普通人對世界的認知很少有過獨立思考。現(xiàn)代社會科技發(fā)達,普通人做到淺嘗輒止便會耗盡一生。而極少數(shù)人仍在探究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不竭余力的推動科學的進步。他們是一些與眾不同的人,甚至不為人知,甚至就是“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和瘋子之間就是我,我們。天才和瘋子都在極端,不同的是控制。天才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將思想和行為分離,就是知道什么時候干什么事。而瘋子就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我行我素不顧及外界的環(huán)境和別人的感受。可見天才和瘋子的共同點就是思想,獨立的思想。雖然我沒見過瘋子,更沒見過天才。
好吧,上面便是我看完此書的最初感受。感覺和書內(nèi)的故事毫無關系?對!這其實正是作者在前沿里建議:我更希望讀完這本書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很重要。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夠很坦然地說:“讓我來告訴你,在我眼中,這是一個這樣的世界。”
作者高銘,做到了。
寫到這,我能體會作者做這些事的初衷。那就是尋找不同,尋找最真實的想法,尋找最本質(zhì)的世界。人生不易,全靠演技。正常人如此,天才更是如此。那就只有求其次,去找瘋子聊一聊,人生若只如初見。
最后說點私心。我很想成為書中《永生》故事里的主角。我是一個多么世俗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