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往往有一個既定思維:在一個‘不該談’的年齡,要把情感完全壓制下來,到了一個‘該談’的年齡,要一下子具備很高的戀愛情商及與異形交往的能力。這是比較扭曲的。每個人的內在發展都是從幼稚到成熟,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要尊重他們的節奏。
童年缺愛的孩子在青春期更容易向外在同齡人中索取愛與認同,這是早戀的心理成因之一,當外在壓力較大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忽略彼此內在的矛盾,當外部壓力消失,內部矛盾便凸顯出來。這是很多夫妻在生活壓力較大時可以協力奮斗,而生活富裕后卻走向情感關系的破裂。同樣在孩子們早戀開始時,由于外在給他們很大的阻力和壓力,往往忽略彼此的不成熟和差異而同心對外。
性啟蒙是貫穿整個童年的,但由于多數家長沒有系統的引導,孩子在青春期時由于生理發育的原因,以及通過網絡等進行外在的模仿等,會造成很多性的困擾。
未來孩子的競爭是內在力量的競爭。從小開始要給孩子更高品質的精神世界的體驗,孩子們對精神世界的品質要求更高,與父母有更多精神世界的交流,他們的內在會更穩定更成熟,就不容易進入幼稚、沖動、僅僅基于需求和交換的早戀。而在情感關系中,需求和交換的成分越高,純愛的成分就越低,精神世界的品質就越低。
孩子越小越對父母敞開,無論遇到任何問題,如果家長忙于應付、不理解孩子甚至在孩子遇到困擾時責罵孩子,孩子就越來越向父母關閉,父母就被請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父母就越來越少地能夠參與孩子的成長,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在青春期向外尋求支持。
家長本人要具備成熟、中正和符合時代的戀愛觀。如果家長也是懵懵懂懂渾渾噩噩,即使當孩子來聆聽建議和幫助,也沒有能力去引導孩子。
成熟中正的戀愛觀是擁有獨立、、自信、完善、內在穩定而陽光的人格,獨立完善人格的構建是未來獲得幸福的源泉,這樣的人不會受到擁有抓取索取能量的人的吸引,不會由于擔心沒有人來愛自己而急于進入戀愛、或被一些表面的行為所吸引而忽略內在的精神世界。
真正的浪漫是擁有長長久久的相守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及時化解負能量的能力。當孩子們學習到愛不是一個外求的東西,不是依賴,不是由外在來左右自己的幸福,兩個獨立完整的人可以擁有美妙而恒久的愛的互動。他們就不著急進入戀愛,因為他們知道當自己足夠好的時候,一定有人來愛你,他們就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會放在完善自己身上,靜靜地等待與另一個同樣獨立的靈魂相遇。
回到自己身上,你有沒有力量將這樣的精神能量傳遞給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