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算命術
我們介紹了四大類高階模型:認知能力、行為模式、語言模式與環境模式,并且介紹了各類模式中幾類常見的高階模型。其中,認知能力側重個人能力;行為模式側重們的穩定的行為偏好,在心理學上常常與人格心理學相關,同時我援引動機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學相關研究。語言模式則指人們的語言習慣,來自認知語言學研究成果為主。最后,又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你需要理解你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部落、組織、企業、城市、國家中,因此,我又介紹了群格模型。
典型描述莫過于:我是獅子座的人;我是一位脾氣溫和的人。這兩種描述分別對應了兩種人格理論:人格類型說與人格特質說。
天蝎座獅子座,屬猴屬狗或金木水火土是典型的古代人格類型說,當然,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了星座、屬相與五行對于人的心理行為的預測作用少得可以忽略不計。發展到二十世紀,同樣有一堆偽科學學說廣為傳播,如九型人格如MBTI。
現在,最流行的特質說理論就是大五人格理論模型。它將人們的人格描述最重要的五大因素總結為:開放性、盡責性、外傾性、宜人性與情緒穩定性。五個單詞的首個字母拼接在一起,恰巧構成英文單詞:OCEAN。因此,大五人格理論模型又被稱之為:人格的海洋
如果說動機是人類行為的食物,驅動著你去做事。那么,這些食物分成什么種類?簡而言之,依據自我決定論,我們可以將人們的動機偏好,分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無動機三種。所謂內在動機,說白了,不給你錢,你也很喜歡去干這事。而你從事需要給你錢的事情的動機,就是外在動機。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整個地球,是由不到20%的,經常自我決定,內在動機強的人,驅動著其它80%多的人。所以,Paul Graham不想告訴大家的一個殘酷事實是:在美國,唯一強迫人的方式是征兵,但我們已經30年沒有這么做過了,而是一直利用名利吸引人工作。
因此,外在動機慢慢地演化出多種,越來越隱蔽,甚至讓你覺得它是你自己的興趣與選擇。具體而言,外在動機包括以下四種:外部調節、內攝調節、認同調節、整合調節。
接著說說語言模式。語言是對生活的映射。身體不是認知的外在,而是認知的本身;語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了解一個人的語言習慣,重要的指標在范疇與隱喻。是看他經常使用的范疇是基本層次范疇 還是 上位層次范疇 或 下位層次范疇。
在各種語言中,詞匯表達的意義也會呈現出一種層級關系,分別是:上位范疇、基本范疇、下位范疇。比如說大家都會注意到「動物 —— 貓 —— 波斯貓」,「家具 —— 椅子 —— 扶手椅」這樣的的層級關系,我們經常使用的詞匯,比如貓、椅子、汽車就是「基本層次范疇」。動物、家具、交通工具就是上位層次范疇;波斯貓、扶手椅則屬下位層次范疇。
層次范疇是人類的基本單位。我們是以隱喻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但不是以上位層次范疇的相關隱喻、也不是以下位層次范疇的相關隱喻,而是以基本層次范疇的隱喻方式,跟世界交流。
如同人的生命,有些隱喻在死去,有些隱喻誕生了。陳詞濫調是死去的隱喻,活的隱喻也在源源不斷地誕生。一個有趣的人最擅長的就是制造某種新的隱喻。比如,人們普遍采取「時間就是金錢」的隱喻度過一生,因此,你的一生始終在節省時間、花費時間,浪費時間,然而,王爾德的一生卻是反其道而行之:
時間是金錢的一種浪費。
在王維那里,時間則消失成空: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人是社會動物。因此,你還需要了解你的伴侶是否處在一個與他的能力、行為模式與語言模式相匹配的環境之中。這就是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的群格模型。
道格拉斯以個人的角色規范(grid,稱「格」)和群體約束力量(group,稱「群」)為兩個維度,將各種社會中的個人分為四種類型:群強格強,群強格弱,群弱格強,群弱格弱。
什么是群?就是那些有明顯社會界限的群體,如各類組織、國家或民族;什么是格?就是個人與他人交往的準則,如角色、類別、范疇。該理論最早發源于道格拉斯對種種文化種群的觀察。
當你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你會隱隱發現,從時代到個人命運,通過群格對抗,不同時代不同個體,即使認知能力、行為模式與語言模式大體相同,但也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