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大霹靂
<我只是喜歡看人類動物世界>
我對動物沒有太大的興趣,究其原因可能是從小就覺得看到小動物是太容易的事了。它們不但不是寵物,我每天還要下雞窩去撿雞蛋,每天和那只傲嬌的大公雞搏斗,它炸起毛撲棱著翅膀,吊起脖子“喔喔”朝我沖來,我心里一驚,臨空一腳,正中雞肚,踢飛到一邊。我就搞不懂它每天和我重復相同的程序,我還是要撿走它老婆下的蛋,何苦呢?有時我要坐到門口,搬一大一小兩張凳子,邊做作業邊放雞;有時大冬天,我爸要起個大早冒著嚴寒去放羊;有時周末,我跟著我爸揚著枝條放鴨子;有時早上還沒醒,菜地中間那一窩鵝就開始叫個沒完;有時我媽要伺候著那窩兔子已免它們凍死......反正這里的動物不是用來寵的,我們與它們的關系似敵似友、非敵非友,會對它們有感情,但養大了被吃掉也很自然。
我爸喜歡打開電視看動物世界,我表妹跟著他看的津津有味。我想培養培養我和我爸看電視的相同口味,佯裝興趣,可還是失敗。后來分析分析,是不是因為我爸到底是長在城市的,所以心里還是有對動物的好奇和親密感?而我表妹家里即沒養鴨子也沒養雞,更沒有羊,她家里只有狗,所以她對待動物的方式更像是對寵物。
掙扎幾年無果,動物世界已經徹底從我的電視選擇中退去,我更喜歡看綜藝大觀、正大綜藝這樣的節目。04年我已經到了南京,那一年有了真人秀的節目,于是年年都看,到了高二、高三,也是邊做作業邊聽。直到現在我也不覺得看真人秀節目就很Low,因為我們確實能從節目中看到一些奇跡的誕生,而作為觀眾的我們還能見證這個奇跡的過程。
后來喜歡的真人秀節目是美國的天橋風云(project runway),一檔關于服裝設計師的真人秀,每期都有挑戰的主題,選手要根據主題短時間內做設計稿,然后立馬去mood在規定時間內買布料(也有很多非常規材料的挑戰),接著便是在規定時間內做出自己設計的服裝,定位模特的整套造型,最后將作品送上T臺展示,等待評委的評價。設計、手藝、抓馬、設計師的個性,都是戳中我的點。
真人秀節目除了看個熱鬧,更吸引我的是讓我學會了自我分析,開始意識到:我們容易對與自己能力相當的人心生厭惡,尤其當他們的成績高于自己一些的時候,因為這會給自己帶來強大的焦慮感。但是對比自己能力強大很多的人,我們容易心生喜歡,因為反正不容易達到那個高度,干脆將對自己理想的影子投射在了他們身上。所以我們喜歡或崇拜一個人,要么是因為我們想成為那樣的人而成為不了,要么因為他們身上有與自己相似的點,而這個點恰恰是自己喜歡自己的原因。
天橋風云自然不是在電視上看的,只能在電腦上看,但最新一季其中一集,是請這個節目的鐵桿粉絲來做客,設計師們的任務便是給她們設計一套服裝。有位媽媽說,每周節目播出這天,她會放下所有的活計,不管丈夫和孩子,不管晚飯,不管一切,只坐在電視機前看節目,因為這一段時間,是完完全全屬于她自己的。
所以某種程度上講,是不是我們也成為了電視豢養的一只寵物?
不管是現實中還是電視里,原來我只是喜歡看人類版的動物世界罷了。
<也許我還沒出生:一臺電視機的光榮>
新疆家里的那臺電視,規格和以前的黑白電視一樣,不過它是彩色的,關于這臺電視的來歷,我只是從父母口中聽說,因為那時可能我還沒出生。
八九十年代是勞動光榮的年代,我那勤快的手腳停不下來的媽被評為了勞動模范,拿了3000塊的獎金。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小數,據說,整個市都知道了兵團有個叫XXX的女的,拿了3000塊的獎金。我爸媽用這筆錢買了當時的稀罕物,也就是擺在那張舊桌子上的電視。
我有記憶以來,還記得左鄰右舍依然有人家沒電視,比如離我家不遠的曹伯伯家。曹伯伯是上海知青,我爸是南京知青,所以倆人聊的來,關系好。《封神榜》熱播的時候,曹伯伯一家天天打著手電到我家來看電視,我也因此生出了許多優越感來,像個小主人似的一到時間就幫忙調頻道。其實沒記錯的話,這臺電視只有8個按鍵,也就是八個臺,剩下兩個按鍵是調聲音大小的,但仰仗著它,我度過了一段不錯的自我滿足的日子。
后來沒電視的舅舅家用上了遙控電視,沒電視的曹伯伯家也用上了遙控電視,直到回南京前,我們家還在看這臺調頻道靠人走的小電視。總是舍不得,似乎覺得這小電視的背后有歷史,現在,它依然安安靜靜地在新疆的家里,像完成了歷史使命,落寞地好像看不到曾經的光榮時刻。
<有線電視來啦:臺太多了影響團結>
安裝有線電視的時候全農場喜氣洋洋,據說裝了有線能看到好多好多臺,在新疆能看的到四川的臺。果然,裝了有線,各個衛視都出現在了屏幕上,家里的八個臺便不夠用了,所以后來很多人換了遙控電視。不過沒關系,不要小看這臺小電視,按鍵旁邊有個可開合的小蓋,打開后有八個按鍵對應的撥盤,上下撥動,便可以在一片雪花中逐漸調到另一個清晰的頻道,次數多了便逐漸知道哪個臺可以調到哪個衛視,只不過全手動而已。后來還發現了一個秘密,同時按下兩個鍵,有時會出現另一個臺。
可沒過多久,大人們便開始抱怨了,以前因為臺少,大家都看同一個節目,在家里看著《射雕英雄傳》,出去串門,進屋坐下,還是接著看《射雕英雄傳》,工作之余大家都聊的到一塊。可現在臺多了,大家各自看各自的,閑聊時都說不到一起,可不影響團結嘛?!
不過現在看來,這個憂慮完全可以解除了,因為不管臺有多少,大家看的還是一個節目,前段時間不是說每天安陵容都要死一遍嗎?
<小學風生水起:夾裹著情景喜劇的安全感>
小學算是過的風生水起,成績好,各項活動中活躍,同年級中算得上是小有名氣。我爸比較注重我的語言發展,買了一盒的鞠萍姐姐講故事,沒事就翻來覆去的聽,又舍得給我買書,所以語言理解能力似乎比較早熟。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87版的《紅樓夢》時,盡管讀作了《紅樓蘿》被笑,但還是一眼著迷。再大一些就開始捧著書看,也許大人們還不甚了解書里有些許淫艷段落,也由得我去讀。紅樓的語言描寫讓我非常著迷,連里面的藥方都一字一句讀,或許這奠定了我所偏愛的語言風格吧?
九幾年的時候電視上出現了一部稱為情景喜劇的劇,叫《我愛我家》,看的我前仰后合,還模仿里面的臺詞,想默默記下些,以便啥時候能蹦出幾個語出驚人。多年后,尤其是昨天,我一口氣讀完了《讀庫》最新一期關于《我愛我家》近百頁的文章才明白為什么。《我愛我家》整個劇組,拿錢最多的是編劇,其次是導演,最后才是演員,整個拍攝過程,劇本都是第一重視的問題。而編劇梁左教導梁天表演時,讓他去讀《紅樓夢》,梁天讀了兩遍不懂,準備再讀第三遍,梁左說,你先別讀了,你現在腦子里有沒有人物形象?梁天說沒有,梁左說,《紅樓夢》里很少有人物、景物、心理描寫,大部分都是對話,為什么看完腦子里還有人物形象?這就是語言魅力。所以細心點可以看出《我愛我家》大部分戲都在對話里,語氣間也有《紅樓夢》的氣息,比如傅老就說過一句:那也是個專管六國拉駱駝的,就是出自《紅樓夢》。
后來又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美劇《成長的煩惱》,同樣是情景喜劇,同樣是一家人的故事,同樣有許多妙語連珠的對話。這兩部劇給童年帶來了強大的安全感,構建了我對“家庭”這個詞的終極理想概念:互開玩笑、互相扶持、鬧騰卻也溫馨。小小一個家,卻也夠得上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總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卻總能以或荒誕、或離奇、或溫馨的方式圓滿解決。我甚至記得在家里的那臺小電視上看到過《老友記》的片段,就是樓上那個總嫌他們制造噪音的怪爺爺突然死亡的那集,不過就看到過一次,不像《成長的煩惱》年年都播。
到《閑人馬大姐》、《東北一家人》的時代,因為習慣了上兩部情景喜劇夾裹來的熟悉的氣場,所以也會跟著看,但只是看而已,因為深深感覺到劇本、臺詞的差距,甚至那笑聲是不是真的來自現場觀眾也引人懷疑。
<電視是我的家庭成員:一些冷門回憶>
大學時候有一年毛鄧課是個年輕的女老師教,只記得名字里有個“桃”字,暫且叫她桃子老師吧。
桃子老師穿著厚厚的松糕鞋可能還沒我高,雖然矮小又年輕,但站在講臺上絲毫不緊張,從容又淡定,第一堂課的時候她就說:如果一門課沒有學生來上,那一定是老師講的不好玩。這老師上課特別喜歡講的話是“我從電視上看到……”多到她自己都不禁笑笑解釋說:“我自己很多知識都是看電視學來的啊……”從農村題材電視劇到時政新聞,從古裝到現代,她講到什么原理都能找部電視劇來配合講解,實在讓人懷疑她是不是下了班就直奔回家看電視啊?記得課本上講親密關系建立那章,其中有一條是:電視已經成為家庭成員。一拍大腿,講的真是太對了!多少一個人在家的時光,都是偷偷摸摸湊在電視跟前,邊把手放在按鍵上邊聽著大門的動靜啊!電視不但是伙伴,還是與自己站在一邊的患難兄弟!像是一起背著爸媽在這個屋子里建立起了一個秘密。所以,不管有多少人說,現在電視沒用有電腦就行了,我心里都不贊同,因為就像是我的家庭成員,不愿它就這樣被輕易淘汰出生活這場局。
雖然我生長在一個小地方,但是電視供給了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想象力。有一年暑假,電影頻道做過一個特別企劃,每天中午放一部兒童電影,《郵票王國旅行記》《在月亮上跳舞》《再見,小紅帽》《鳳凰與神毯》《天生一對》……那真是一個奇妙的夏天,每天把窗簾拉起來,在暗暗的屋子里感受一場又一場妙不可言的旅程,電影結束走出屋子,明晃晃的太陽、跳躍的陽光,顯得如此童話……
記憶最深的三部電影,一部是《忍者小武士》,三個美國小孩假期跟著日裔的爺爺學忍術,爺爺給他們每人起了一個昵稱:磐石、小馬和肚皮,教會他們如何能夠利用身邊的東西做武器,最后三個小朋友和爺爺一起戰勝壞人。一部是《派報兵團》,為了有錢能夠和喜歡的女孩去聽演唱會,盡管不樂意,男孩還是加入了“派報兵團”為小鎮居民派送報紙,帶領兵團成員開始了冒險之旅,為了幫老奶奶完成心愿,男孩放棄了和女孩的約會,可女孩還是手執玫瑰去球場等待著男孩。一部是《獨角獸尼克》:跛腿男孩意外得到一只獨角獸,不幸的是獨角獸被人發現,于是有人想拿它換錢,男孩決定帶獨角獸回到他的故鄉,經過一系列磨難,他們飛躍峽谷,來到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小男孩的腿也被獨角獸治好了。當獨角獸到達它的故鄉,鏡頭切換到眼前的景色,坐在電視機前的我頓時淚流滿面!那真是我看到的最美妙的場景,在這個小小的電視盒內,感受到的最真善美的內容。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些回憶是不是冷門,也許有不少人記得這些電影,可這些漸漸成為了自己記憶里關于電視的一切。十年后,或是二十年后,是否還會有某個電視畫面會填充到這一切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