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是什么?就其實是一個人對萬事萬物的認識。那認知升維是何意?就是要將認知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認知,和三觀,格局,境界之類的詞語緊密相關。之前也寫過,就不再贅言。本文說說如何升級和升維認知。
認知升級
??認知升級。之前寫過,無非是擴展認知的廣度,提高認知深度。
認知的廣度
??認知的廣度,核心是主動去創造場景。坐井觀天決計不能格物致知出什么大道理,行萬里路卻能下萬言文。你是否同意,一個小團體的認知會潛移默化的對齊。如傅盛所言,團隊管理就是認知管理,那我們的認知明顯就會被對齊。這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假如你加入了一個全世界最強的科研小組,幾年下來你的認知絕對要超越大部分普通人。那么,主動去創造認知的場景就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是認知對齊,哪怕是偽認知。大凡社會重大變革,要先對齊認知。陳勝吳廣起義,要先 讓人發現魚書,所有人相信了天命所歸,認知就對齊了,盡管現代人都知道天命所歸不過是個笑話。劉邦要造反,也得斬白蛇,把自己包裝成赤帝之子。封建君主奉行的愚民思維導致了百姓的認知很容易被修改,大多數的百姓沒有自己的思考。可是這種手段,難道現代就沒有了?希望你警覺,當整個環境在給你注入一種認知,要敏覺這背后潛藏的危險。大雨之前的天氣都很悶熱,這個道理千年不變,不是嗎?
??說到認知對齊,就聊到溝通這個詞了。溝通,本質就是通過信息交換來對齊認知。客觀事物之于每個主觀的觀察者,觀察者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對齊,那么可以立體地認識事物。最近在用ES做數據聚集。其實我對ES完全沒概念,讀了幾天文檔,然后找組里研究過的同事聊了很多次,漸漸清晰。一開始設計的方案方向不對,自己重新規劃了新的方案,找leader和同事討論,在這個過程他們總是可以給我一些新的認知,而他們,相信也可以在我這了解到一些東西。所以,溝通是一個非常棒的提升認知的途徑。
??提高認知的廣度,就是主動擴展認知場景。包括去獲取一手資料和認識行業專家,加入不同的圈子,和各種各樣的人溝通和分享,然后基于這些去總結。而總結,其實就是在廣度之上施加一層思考的深度。
認知的深度
??認知的深度就是對事物思考的深度。
??提高深度,要學會觀察。 一直很喜歡汪曾祺的書,不僅是文采,汪老對很多日常的小事情都分析得很透徹,他很喜歡觀察。發現很多大家,都是強于觀察的,如汪老,如錢鐘書和楊絳先生。觀察絕非只限于文學,還有我看到的公司的牛人,都是善于觀察的,比如有個大佬通過觀察就理解了游泳。觀察是提高認知深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觀察能獲取足夠的信息,以便分析。
??提高認知深度,還需從結構化思維,學會拆解問題。 一個大問題很難解決,放著不過是制造恐懼,拆解為小問題,分而治之,就簡單多了。如何拆分,是一門學問,這里就需要結構化分類的思維。大問題拆解為小問題,小問題之間互相不干擾,就是分類沒有交集。比如我們要造一輛汽車,造輪子和造發動機是兩個子問題,互相不影響,分開解決就顯得沒那么困難了。
??依靠科學決策法來認識事物。 很多時候我對一件事情的理解都是看到正面就看不到側面,一葉障目。后來我也去思考,做一件事情之前,其實我們大可先不陷進去,先想想做這類事情都需要考慮哪些方面。比如做一個需求,那他的背景,影響半徑,業務上下游需要了解,他是不是對數據庫有影響需要了解。大致簡單的結構分類如下:
- 需求背景
- 影響半徑
- 業務影響
- 開發影響
- 上下游
- 新老版本
- 數據庫改動
- 開發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這可能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分類結構,對于不同的業務需要改變。總而言之,科學決策就是在沒有陷入事情本身的時候,從外部思考事情涉及的方面,然后再逐個擊破。
??加深認知的深度,依靠觀察,結構化思維,科學決策法,還有逆向思維,自我反省和總結等手段。具體不一一闡述。
認知升維
??在一篇介紹 “三體”的文章里我了解到,有一個詞叫做“降維打擊”。比如拿現代武器去中國古代軍隊打仗,就是降維打擊,因為二者的科技不在同一維度。那么對于認知,同樣適用。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 見多識廣的金融大鱷 不靠錢也可以輕松搞定 一輩子沒出過村子的農民兄弟,因為兩者的認知不在一個水平。所以,小心被那些認知維度比你高的人對你做降維打擊。
??認知的升維,首先是不自我設限 。最近很火的一部電影叫做“哪吒之魔童降世”,劇設是哪吒的不認命,可我不禁反問一句,到底誰寫了批命書?劇情里更多是哪吒被認定是魔童,自己去反抗這種虛假的人設。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是自我設限。我就是一個實習生,我就是一個普通員工,我就是菜鳥,我就是一個內向的單身狗,我怎么可能辦得到?然后自我畫地為牢,永遠成為弱者。
??之前實習,剛進去就開始修bug,進去的時候大家就告訴我,這里沒有人會覺得你是個實習生。悲哀的是,人往往自做束縛。實習的前幾個月,我做得很糟糕。那么多重要的東西怎么可以交給一個實習生?實習生憑什么要和老員工一起擔責甚至主動攬責?事情做錯了,延期了,新人會焦慮,自責,挫敗感。背著負面情緒,一味的用蠻力,卻不肯停下來想想。
??這些自我束縛,現在想來很可笑吧。在秋后,反思了很多。其實無非是自己的問題。然而擺正心態,重視方法,知易行難。新人大多數時候沒擺好自己的位置,總把自己當新人,所以永遠不會“變老”。給自己的認知升維,再注重一些方法,讓我的實習下半場成了坦途。
??認知升維,就是把自己放到更高的維度。很喜歡馬云說的互聯網四大特征:開放,分享,全球化,責任感。馬云站在全球看問題,這就是一個很高的視角了,俯視總比仰視看的更透徹。我們都喜歡看自己,那么不妨忘記自己,從公司角度看業務,從國家角度看趨勢,從世界角度看發展。把自己從個人的維度跳到小組,再跳到公司,再到國家,世界,這就是認知升維。
??從公司的角度看業務,不再迷茫。我們是為了業務的順利推進,那么主動向上同步,主動和相關部門對齊認知,甚至于當一個業務你主動攬過來可以讓其他同事做更有價值的事情的時候,你主動去攬過來,這都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了。從國家的角度看趨勢,之前高中母校的師弟選擇專業,我給的建議是先去看看十九大報告。因為國家的發展方向就是風口,風口上的豬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飛起來。而從世界的角度看發展,我們看股市,看中美貿易戰,看每個國家的GDP增速,才知道世界其實已經陷入存量競爭,才理解特朗普的激烈行為。
??認知升維,就是主動把自己代入更高的維度,高緯度會帶來全新的視野,讓你的認知寬度和深度產生質變。之前說認知的升級,這是漸進式的,而認知的升維,是跳躍式的質變,當然也離不開認知升級的基礎。
總結
??認知是立體的,要多角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仰視俯視甚至偷窺。先升級再升維,先深度再廣度。再有,知行要合一,認知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的。須知,認知和理財一樣,都有復利效應,認識到一個東西后,其實很多東西都觸類旁通,最終這些都會構成你的認知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