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張老照片,是人工上色照片,忽然覺得找到了姜文《太陽照常升起》的色彩靈感的源頭。彩照是80年代才傳入我國的,以前都只有黑白照片,有些靠人工上色涂抹成為彩色,一般用于明星頭像或照相館櫥窗里的范本。那種彩照,用色很重,紅是大紅,綠是翠綠,藍是湛藍,都是很純粹的顏色,比后來的彩色照片要顯得鮮艷得多,那時的美人照一般都涂得嘴唇鮮紅,兩頰緋紅,眉毛漆黑,衣服也抹得桃紅柳綠的。普通人,除了結婚照,很少人把照片上彩色,只有那特別愛美的,拿了自己得意的照片去上色,弄成電影明星似的覺得挺帶勁。
?《太陽照常升起》的色彩純粹而飽滿,特別是最后嬰兒躺在鐵軌中間的花叢中的鏡頭,花的顏色鮮艷得幾乎不真實,正是那種上色老照片的效果。姜文的電影非常個性化,但他總有同時代同齡的人會跟他有共同的體驗和感受,會在他的影片中被一個畫面一片顏色觸動,仿佛回到當年。作為他的同齡人,有時候總忍不住要替他尋根溯源。
?《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的對酒神的膜拜。我是日神阿波羅的崇拜者,但我并不想批判它,而是在觀看中會心地晗首。這是藝術的法則,只要表現出最真的人性,觀看的人必須也只能拋棄個人的偏好。何況在生活中我是一個理性主義者,而對藝術卻認為不瘋白不瘋——當然,不能缺乏美感。
姜文夠瘋的,可是聯想到影片中我熟悉的那個時代,倒是覺得一點也不離譜。那是個瘋狂的年代,人性被壓抑、扭曲,卻又以一種殘忍的狂歡形式恣意發泄,發生過多少荒唐的故事。這種故事,王小波曾以他的幽默在他的小說、雜文中一再敘說,但他免不了用理性的眼光去審視,因而也形成了批判。殘雪對那個年代陰暗扭曲的人心作過入木三分的刻劃,卻因為仇恨而使之過于冷峻。只有姜文,以一個歡樂的參與者的姿態逸出,還原了那一荒唐歲月的絢麗色彩。
?姜文在影片中表現出來的對女人的了解令我很不好意思,只好承認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那些癡狂的、風騷的、臭美的對男人懷抱幻想的女人,處于怎樣不堪的境地而不自知,一任姜文這壞小子在一旁看著冷笑。
?假如說姜文在電影里表達了他的人生哲學,我猜他應該是尼采的信徒,表現在藝術上,是以一種酒神的狂熱縱情的悲劇精神,為虛妄、殘酷、艱辛的生活歌唱。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作者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