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在天津塘沽順利取到車,美滋滋地開啟了東北自駕游的旅程。
一
取車時我就發現,我在托運時滿滿的一箱油,現在只剩下五格大半箱。原本干干凈凈的車廂內,也像被老鼠啃過一樣,亂糟糟臟兮兮,果皮果核到處都是。
我想找物流工作人員問個究竟,朋友寬宏大度地息事寧人,算了算了,別影響我們出行的心情。
我的心里雖然浮上了一點陰霾,但還是很高興,和朋友駕車向東北駛去。
離開塘沽不久,路邊就有服務區,可惜荒草叢生,門窗破爛,看樣子早被廢棄了。
又向前走出沒多遠,出現了有車進出,有人活動的服務區。
朋友開車去加油,我去洗手間,可是走到門前,氣味熏得人不敢呼吸,睜不開眼,地上也臟得下不去腳,我沒進去就折了回來,這時,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對我朋友說已經加滿油了,收了他120元錢。
朋友開上車,我們又踏上了快樂的旅程。
過了一會兒,朋友有點詫異地問我,你這車怎么加滿油了還顯示五格?
不對吧,難道我的車油表顯示器壞了?籌劃了多日的自駕游,難道出行伊始就給我們添亂?
終于又到了服務區,我們迫不及待地下去加油,就想驗證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我心情緊張地望著不斷跳動變化的加油表,我的愛車似渴急了,咕嚕咕嚕地一口氣吞下了半箱汽油。
隨著工作人員鎖緊油箱蓋的咔咔聲,朋友連忙發動了汽車,我倆都緊盯著油表指示,刷地跳到了八格,這才是真加滿了。
毫無疑問,我的車沒毛病,上個服務區加油的人是騙子。朋友懊悔不迭,加油時沒在那看著,已致最簡單的騙術都讓我們著了道。我寬慰朋友,吃一塹長一智,以你的善良,怎會想到江湖如此險惡?
二
過了山海關,進入東北境內。在興城古城,我們逗留了許久。這是一座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過去的老電影《三進山城》就是在這里拍的。
可惜,挺好的一座古城,不大會宣傳包裝,游覽的人不多。維護得也有些不夠,或許是經費不足。
我們剛去過西南的一座古城,進城就要買門票,說是經費要用于古城的維護。興城的管理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商業營銷手段,我們去那天,停車沒人管,也不收費。
我們從丹東的鴨綠江入海口,順著沿江公路一直走到了長白山腳下的鴨綠江發源地。
這一路風光旖旎,景色猶如長長的山水畫廊,秀美驚艷得令人窒息。沿江的民居紅瓦碧墻,生活富足美好溢于其外。
在一處江岸民居前的幾棵大樹下,有兩個中年男人和婦女坐在樹下,無所事事地望著鴨綠江對岸破舊的民居和江邊勞作的人發呆。
看到不斷有車停下休憩,觀望對面的風景,我們也靠路邊停下車。
與這幾位當地人閑聊中得知,房上清一色的紅瓦都是政府給的。現在農村有的困難戶住房也由政府無償給建。
臨行前,朋友建議他們在這里擺個茶水攤,還可以賣點當地的水果,既方便過往的行人,也能多一點收入。可是那位中年男人不屑一顧:那能賣幾個錢。
鴨綠江兩岸對比的巨大反差,南北方思維的明顯差異,讓人感慨頗多。
晚上,我們在民俗村的一家民居小旅店住下。店老板夫婦服務周到,非常熱情。
他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主動與我們攀談說,現在的農村生活很好了,他們村里也有了自來水和下水道,自來水是使用山泉水,而且用水不花錢。上水和下水完全是政府出資給建的。
言談中,這對夫婦還喜滋滋地告訴我們,他的兒子考上了政府的公務員。
其實,他的兒子前幾年就考過,當時考試的成績還是那個局的第一名,可是面試給刷下來了,后來得知,無非是沒有送錢。現在又考了第一名,一分錢沒送就被錄取了。
他們感慨地說,現在辦事不靠關系了,不用送錢了,老百姓好活了。
反腐敗正風氣的效果,由此可見一斑。
三
這一路上,無論是在酒店餐廳,還是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餐廳吃飯,都讓人別有一番滋味,再次感受到久違的計劃經濟的味道。
在一家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餐廳吃飯,我們發現每個菜的量都很大,是一小盆,足夠我們兩人吃一頓的。
我們跟工作人員商量,你們的菜不錯,我們想多吃幾樣,能不能把每個菜量減半或減三分之二,我們每個菜也以一半或1/3的價錢買單。
可是無論我們怎么說,工作人都不同意。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菜是多大的量,收多少錢,這是固定的,不能變。
沒辦法,我們只好買了三樣菜,告訴他們,我們都交一整份的菜錢,但那么多的菜我們肯定吃不了,我們過路又不好打包,你干脆每份菜按原來的量上1/3即可,物盡其用,避免浪費就好。
可是,東北人淳樸得可愛。餐廳照樣按量上菜,他們說,既然收了你一整份的菜錢,就不能短斤少兩,吃剩了就扔掉。
我們感到這樣太浪費,卻又無可奈何。他們很不以為然,聲稱歷來這樣,這些菜也不值幾個錢。
我們中午在酒店的餐廳吃飯,有次1:20才到餐廳,想點菜,餐廳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廚師下班了,不賣了。我們到街里的其它餐館,也大抵如此。不僅餐廳如此,洗車過了上班時間都沒人干,這在深圳是不可想象的。
在餐廳吃飯時,我朋友開始還是按照在深圳的習慣,點完菜后,主食要一小碗飯。工作人員茫然不解,少頃,他向我們解釋,賣飯是論兩,你說是要二兩還是四兩?
四
自駕游中,讓我心里五味雜陳的,還有高速公路的限速和莫名其妙的查車。
高速公路的車流狀況,往往是當地經濟的晴雨表。東北的高速公路,路況都很好,車卻出奇的少。
我很奇怪,同一條高速公路,路況相同,車也很少,可途經不同的地區,限速相差卻很大。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好端端的路況,突然大幅降低限速,標志又不明顯,讓人猝不及防,很難不超速。我觀察了一下,越是經濟不發達地區這樣的設置越多。
在進入S市前的收費站時,兩名交警看到了我的外地車牌,圍過來大動干戈,要去了我的駕駛證和車輛行駛證,讓我把車靠邊在前面停下,擺出很大的譜,招手讓我過去。
一個警察皮笑肉不笑地說,你的車牌原來不是這款車的,好像是后裝的。
我很詫異,這是三年前買車時新申領的車牌,都是正規渠道正規程序,而且按期年審,臨行前剛年審過,絕無問題。
出發前,我特意詳細檢查了車,報規定貼好了相關資料,怕到外地被人找麻煩。可防不勝防,好端端的車牌還能有什么說法?
我問他這么說有什么根據?我們有什么違反規定的地方?他語焉不詳,支支吾吾,說這款車安的牌似乎應該凹進去一塊,我讓他說具體一點,可他既說不清楚,也不讓我們走。
這時,我的朋友說出了自己的單位,拿出了工作證。似乎大水沖了龍王廟,他滿臉堆笑,熱情地讓我們走,并且很親近地怪我們:早說嘛!
我仍想問清楚我這車究竟有什么問題,有沒有違反規定的地方?可他一迭聲地說沒問題,沒問題,你們早點拿出工作證早就沒事了。
我還是想讓他說清楚,朋友阻止,拽著我走了。
離開了這兩個警察,我一直耿耿于懷,心里很不舒服。這是擺明了沒事找事,要找外地車的茬兒。執法人員如此思維做法,對振興東北何益?如果我的朋友不在車里,最后又會是什么結局呢?
一個人沒有博大的心胸,他注定成不了大器;如果一個地區只看自己頭頂那一片天,不能放開眼界,心存高遠,敞不開胸懷,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發展。公路是連接外部世界的網絡,執法和各類服務人員就是一個窗口,觀念不轉變,談何東北振興。
東北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一直是我夢牽魂繞的地方。幾十年里,雖然我一直漂泊在外,內心卻有著極深的故鄉情懷。
在我看來,家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可這會兒,在我心里這幅美好的畫卷中,出現了一個疵點,一張皮笑肉不笑的臉。
鵬城辰風/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