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大部分的故事,都開始于“once upon a time”(從前)。
曾經,那兒有家唱片行。
唱片行看上去跟其他店鋪沒有什么區別,沒有店名,只有各式各樣的黑膠唱片,無論是古典樂、搖滾樂、爵士樂,還是藍調、朋克、重金屬。
唱片行的老板叫弗蘭克。只要你告訴弗蘭克你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甚至告訴弗蘭克你此刻的心情,他總能很快幫你找出最適合你的唱片。
這就是這家唱片行與眾不同的地方。
弗蘭克熱愛音樂,他對店里的黑膠唱片如數家珍,如朝圣者般虔誠。即使在當時那個年代,CD才是更多人的選擇。
音樂始于靜默,最后又回歸靜默,就像旅程一樣……
1
“黑膠唱片的特點在于你必須悉心照顧它。”
弗蘭克記得母親這么說過。
弗蘭克回到唱機前,從封套里輕輕取出唱片,抬起唱針。咔——吱,唱針沿著溝槽游走。他打開揚聲器,讓整間店都能聽到樂曲。咔——吱——黑膠唱片是有生命的。你只能等待。
只喜歡肖邦的男人,聽了弗蘭克推薦的艾瑞莎的唱片后,開始忘記他的悲傷。訴說完自己的故事后,他仿佛換了一個心臟,開始新的生活。
沒有唱機的小男孩,每周三都會來到這里。弗蘭克對他承諾:以后想來就來,我永遠在這等你。后來有一天,小男孩不再來了。安東尼神父告訴弗蘭克:你給了他避風港,你一直都在陪著他,直到他再也不需要幫助,走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弗蘭克很享受這樣的過程。他總能通過黑膠唱片,來治愈那些煩惱的人,一切都和以往一樣,平凡而偉大。
直到某天,一個身穿綠色大衣的女子,改變了弗蘭克的生活。
她叫伊爾莎。
她的兩個酒窩浮現在臉頰上。那一剎,弗蘭克感覺自己的心,已經融化了。
2
“兩人就算整整二十年不見,還是可能繼續深愛著對方,我是這么相信的,真的。”
光顧了幾次唱片行后,伊爾莎和弗蘭克熟識了。
當伊爾莎邀請弗蘭克定期為她講音樂時,弗蘭克表面十分泰然,內心卻無法淡定。他不斷焦慮著要講什么,以及伊爾莎會不會喜歡,就像二人的第一次約會一般,溫馨而幸福。
若她肯花時間欣賞,她就會明白還有那么多未知的天地等待她去發掘,就像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國度逐次在眼前展開。
弗蘭克這樣想。
他把伊爾莎帶進了自己建造的音樂世界。他像一名指揮家一樣,又像一位魔法師,唱片、音符仿佛都有了生命。
兩個身世不平凡而又渴望平凡生活的人,此刻,他們的心走到了一起。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3
“弗蘭克!弗蘭克!你跑去哪兒了?”
當茉德對弗蘭克喊出這句話時,他感覺到了天旋地轉。
恍惚之間,弗蘭克似乎看到他的唱片行里燈火通明,給人一種熱鬧喧嚷的氣氛。業務代表不再強迫他去賣CD,人們紛紛涌進他的唱片行里,走進試聽間去聽黑膠唱片。而他,像往常一樣,坐在柜臺后面,先傾聽人們的心聲,再給他們推薦最適合的唱片……
突然,他清醒過來了——他的唱片行著火了。
多年之前,他失去了海邊那棟白屋。
但與如今相比,那根本無足輕重。
他的人生再次被剝奪,身邊的美好的一切都變得面目全非。
“我要走了,你要一起來嗎?”
弗蘭克沒有回答。
那一刻,弗蘭克很孤獨。
4
“我得回去一趟!”
下了飛機,重回二十多年前的聯合街,伊爾莎意識到這里早已物是人非。
老面包店、信念禮品店、文身工作室……還有她念念不忘的,沒有名字的唱片行,早已不復存在。
伊爾莎跑遍整座城市,找回曾經的朋友們,洗掉文身的茉德、當上DJ的兼職生基特、養老院里的安東尼神父……
而現在的弗蘭克,卻宛如一具空殼,渾渾噩噩地活著。
伊爾莎決定用音樂喚醒弗蘭克。
從全城招募的三百人,為了黑膠唱片、為了弗蘭克,共同完成了《哈利路亞大合唱》——弗蘭克母親生前最愛的一首音樂。
伊爾莎突然想起一句話——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此時的弗蘭克,終于熱淚盈眶,他望著伊爾莎,臉上的表情似乎在問:
“你會留下嗎?”
她笑了。
尾聲
大部分的故事,結局都有一句“happily ever after”(從此幸福快樂)。
但這并沒有結束——
一家新開的店鋪,門上漆著店名,展示窗上掛著霓虹招牌,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唱片,每張唱片上都貼上專屬的標簽。柜臺上林立著香薰蠟燭,還有一瓶鮮花。
“happily ever after”成了他和她在現實生活中的另一個開始。
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到這條小街,請放慢腳步——
那兒有家唱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