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和思考較多,輸出少了,今天和大家來嘮嘮嗑。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微信朋友圈被越來越多的廣告或道理占據,缺了與個人生活、工作及個人成長成熟的深度思考。從微信朋友圈汲取的養分越來越少,一度關閉朋友圈功能,不再每天花時間去刷,有些無意義的事情沒必要去做,做的時候想想它有什么意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或許是因我自己發布對生活、工作深度思考的內容少了,沒有吸引來同頻人的共鳴。對外貢獻少了,外界回饋來的自然就少。保持一定頻率的產出,最后反過來都有益于自己。
保持一種覺知和覺醒是需要智慧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每天處處都保持覺悟狀態。有的人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別人身上,聽別人說、看別人做、讀別人寫、思別人想、怒別人言、哀別人事,卻從來不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回頭看看自己過往做過的事,不去從根本上弄清自己一生的結果是怎樣造成的,而感嘆命運的捉弄,羨慕別人常有好運。
為什么要關注自身、關心自己的內在,因為外在都是內在的顯化。我們知道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是由大腦發出的指令吧,而大腦受意識和潛意識的支配,即個人的思想。
所以常常聽到有人說“有怎樣的思想就會產生怎樣的行為,怎樣的行為就決定怎樣的結果,一系列小結果就組成了個人的命運”。每個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決定并形成的,每個人隨時都可以做各種行為從而改變當下的結果,只是有的人不知道“可以能”罷了。
那么該怎樣提高自己的認知、圓滿自己的思想呢?做不到圓滿的,只能更合乎規律!對一些事情迷茫、困惑,就去收集相關資料學習了解摸索,在黑暗的房間里摸象和在明亮的房間里摸象,對結果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
有的人貪婪、嗔恨、癡迷、固執、有偏見,個性非常強,遇到這樣的人我心生悲哀,他們都是書讀少了的原因。閱讀了解未知的世界,了解歷史規律,了解大趨勢,了解人物命運形成原由,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局,了解當時特殊背景下人們做出選擇的依據,了解現今環境的變遷。歷史從不缺席,歷史一直在重演。
再聊聊觀自己。把時間和精力用在自己身上,只管把自己培養成內心強大、能力卓越、戰果豐碩、身體健康的人,不變成了落后、有氣無力的行尸走肉。落后就要挨打,挨社會的打,挨自己的打,落后的人自己都不滿意自己。
多花些時間閱讀,充實自己的大腦和精神世界,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假以時日,會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多閱讀從書中看別人的人生,對自己人生加以借鑒,如履薄冰對待人和世,不會犯大錯誤,不會在大是大非面前選擇失誤。
所有的果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別人怎么對自己都是自己應接受的果,沒有無緣無故的遇見。
什么是工作,為什么要工作
個人與社會交換物質的媒介,是工作。有的人把工作視為收入來源,有的人把工作視為度過時光的方式,有的人對工作有所求,有的人視工作為渡自己的渠道。無論在哪里做什么工作,都是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方式,與做什么無關,即便是簡單的開門、關門,也有著大學問。
把事情做完、把事情做好,有著不同的用心和付出,收獲也大不相同。并不是每個人做一項工作會一直長期做,擁有優秀習慣的人會在平時的工作細節中升級和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成就讓領導看到,便迎來更多更重要的工作,隨即工作崗位發生變化。
而有的人在基層崗位以為就是一輩子,沒有長遠眼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對待工作,遲早會被領導發現這種工作狀態,機會也隨之溜走。
這幾天股市大跌,有人歸因于外資的大量流出,股市漲漲跌跌都很正常,外資也有流入的時候,把這些起起落落看得淡一些,不讓外物影響自己的心情。或許我不炒股,所以無所謂吧。專業的事情應該由專業的人來做,散戶炒股不虧錢,難道讓專業的機構虧錢?散戶炒股十有九虧很正常。
最近看到統計局公布的三季度經濟數據,增長放緩,未來可期。聚焦到個人身上,就是要保住工作,努力付出,為下一輪高質量增長蓄力。經濟有周期,發展有緩急,宏觀經濟變化有它自身的規律。
瞄準長期目標,作周密計劃,一步一步負重前行前行,將是當下的常態。如果認為該輕松向前,那是錯誤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