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更 日更30/100
最近聽到一句話:這個社會,太著急了。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樣,人們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贏在起跑線,如果問起原因,給的理由還相當邏輯自洽:
你看唄,陳天橋31歲成中國首富,孫權19歲據江東,丁俊暉14歲拿世界冠軍,鄧波兒7歲拿奧斯卡,康熙6歲登基,貝多芬4歲開始作曲,葫蘆娃剛出生就打妖怪...
如果你覺得這是個段子,那下面這些字眼你一定眼熟:
“00后新媒體創業者月入10萬”“90后創業者獲1000萬投資”“瑞幸咖啡17個月赴美上市,市值60億美金,破最快IPO世界紀錄”...
這樣驚悚的大字報,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你晚了,你失敗了,你是loser...
但是,真實的世界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
我們用發朋友圈這個人人都有的行為來解釋一下,你就更清楚了。
實際上,發過朋友圈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生活是經過篩選的。
大部分人展現的,是希望別人看到的東西。朋友圈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一個人把自己一天或者幾天里最光鮮的一個瞬間展現出來,而看到的人會下意識地認為“原來別人都過得這么好!”
就像白巖松曾經在他書中講到:“很多人看我平時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其實我更多時間是在幕后寫稿背稿,做著相當枯燥乏味的工作。人們因為只看到我在電視前的光鮮,就以為我的生活時刻精彩,這是莫大的誤解?!?/p>
俗話說,人生本無味,奈何自相違。
同理,電影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它將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故事濃縮到兩個小時給你看,想不精彩都難。
明白了這一點,就完全用不著焦慮,為何自己30多歲還貌似“一窮二白”。
事實上,國外一項研究發現:40歲之前,大部分人賺的錢都不足一生中的15%。
也就是說,40歲前更多時候是在猥瑣發育,40歲之后才慢慢走上人生巔峰。
今天之所以重新和大家聊這個話題,是為了說明一個,對我們人生和財富積累都非常重要的概念:
復利思維。
我們先通過股神巴菲特的案例,來看看什么是復利思維,以及復利思維到底有多可怕。
我們都知道股神巴菲特是公認的世界投資第一人,被全世界無數投資者仰慕稱神。
但是,如果我現在告訴你,其實巴菲特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活得久。
聽到這,你會不會想胖揍我一頓?
別急著下手,慢慢聽我說??赡苈犉饋砗芑闹?,但事實真就是如此。
在2017年的時候,巴菲特87歲,這時候他的身家是850億美元。如果我們回到40年前,也就是他47歲的時候,你覺得他身家是多少?
只有區區4700萬美元,甚至在他50歲的時候身家也不到1億美元。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事實,巴菲特這輩子的財富,99.9%都是50歲之后積累起來的。
下面有張圖片,就可以很好地說明,巴菲特是如何利用復利效應,實現人生財富滾雪球式的積累。
可見,我們民間常說的“利滾利,驢打滾”有多可怕,怪不得連愛因斯坦都說:復利是這個世界的第8大奇跡。
因此,如果你現在才30來歲,千萬不要著急,可能你一只腳都還沒踩進人生巔峰的門檻兒。
這時候你要做的,可能只是,沉住氣,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領域,深扎下去。這時候,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畢竟,慢慢來,比較快。
最后,分享給大家一首現代詩,叫做《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簡譯過來被稱為《加州時間》,這首詩是這樣的:
“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并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穩定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50歲才當上CEO,然后活到90歲。
有人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
奧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松,
你沒有落后,你沒有領先。
在你自己的時區里,一切安排都準時。
日出早的時區,日落的也早,
日出遲的時區,太陽西沉也遲,
從日升到月沉,每個人都是一樣的24小時,
不要因為別人步履匆匆,就打亂自己前行的節奏,
畢竟你們只是生活的時區不同而已,
朝陽終將升起?!?/p>
今天我們的分享就到這里啦,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