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家公司經營的好壞,有個非常重的指標--是否有穩定現金流。
今年對這個觀點深有體會。
十幾年前公司的代理業務順風順水。隨著不斷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越來越薄,回款越來越慢,有些項目甚至2、3年才收回全款。于是開始從銀行貸款,什么信用貸款,抵押貸款,房產抵押都用上了,這期間營業額也擴大了十幾倍。問題隨之來了。
競爭導致應收款周期限加長,市場起伏導致存貨時間加長,對現金的需求越來越大。終于在去年第一次因為資金回籠慢,年底發不出績效獎金了,甚至工資全額發都困難。這下管理層慌了,這太影響大家的士氣了,許多外地的同事都指著年底獎金回家風光呢。各種流言出現了:是不是公司要倒閉,是不是股東要轉行挪用了資金,是不是公司和廠商出現矛盾不再合作了,是不是出現了虧損要減員...人心慌慌的感覺,一夜之間就傳遞到了到每個人,包括平臺人員。
? ? 其實整個公司這種情緒的蔓延,也不是空穴來風。公司跨界投資的一個BOT水廠,連續投入了幾年,但遲遲沒有通水,收不上水費,設計院、施工單位、 設備商、運行費用哪方面都要用銀子。隔行如隔山,那麼容易讓我們輕松掙錢?代價就是現金流。
怎么解決呢?開始融資吧。除了之前的銀行信用貸,房產抵押外,二次抵押,短期借貸,想到的招都用上了。后來才知道,這種行為在財務上叫-以短支長,是一種很不劃算的資金使用方法,是很不安全的。一旦不能及時還貸,公司只能停止付貨款,停止發工資、停止花錢的任何行為.....結果大家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
我們也在尋找真正的解決辦法!通過學習和總結發現幾點企業要時刻注意的:
1 薄利的基礎是以快速回流資金為前提的(和客戶說是薄利多銷,行動上不催客戶付款,誰信你是薄利啊,下次再砍你幾個點);
2 投資可以,但在投資前的功課必須做足,錢投出去后不能按計劃資金回流,就不是項好投資,除非有巨額回報(有多巨,巨到愿意犧牲現在的企業);
3 開拓新業務,必須有維持運營的足夠現金支撐,資金如出現問題,老板要投入大部分精力去融資(別死在成功的前夜);
4 對各級員工要不斷灌輸及時回款對企業的重要性,并要有制度做強力保障,因為不少員工的認知還停留在:合同簽了、預付款收了,老板你到底怕什么(讀到這兒還問怕什么,請重頭再讀一遍)?
家庭生活中,資金鏈斷了會影響教育健康支出、夫妻關系穩定,后果可能是家庭破碎;
企業運營中,資金鏈斷了呢?就會去舉債、裁員、停止發展,甚至倒閉。后果是更多的家庭陷入危機。
引用羅胖的話:企業死不是因為不賺錢,是因為資金鏈斷了。
回憶下,你所在的企業(無論國有還是私營)有不盈利的時候,但是有不發工資的時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