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意于批判“雙減”政策,全文只列舉實事。每次教育改革,都一定有利有弊?!半p減”政策還處于摸索階段。分享我的經歷,給有相同煩惱的家長一個參考。
深寶今年9月步入小學一年級,“雙減”政策規定:
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前兩個月,我非常幸運的躲過了“雞飛狗跳”的作業輔導任務。晚上陪深寶讀讀課本,講講故事。還有富余的時間玩玩具,甚至種花養草。然后在9點半前睡覺。家庭氛圍一片祥和,母慈子孝,完全達到了“雙減”政策的美好期待。
直到一周前,語文老師課堂聽寫拼音。一共聽寫了14個拼音,深寶只寫了4個,其中錯了2個。
根據通知群里老師的反饋,全班44個同學,有19個同學能做到只錯1-2個。家長群里,家長的反饋則是,有孩子一個拼音都沒寫出來。
我在家長群里請教教育方法,大伙討論的結果是:寫、多寫、多聽寫。這三個“寫”當然不是老師上課時間的寫,而是晚上在家里寫。完全違背了“雙減”政策的要求。
有兩個朋友的孩子恰好也是一年級。
小W:幼兒園大班時,在校外機構系統的學習了拼音。上小學后,晚上寫作業到10點是常有的事。不是寫學校的作業,是家長自己布置的課外作業。
目前小W在拼音的書寫和拼讀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但對于整體認讀音節還記不太熟。
小C:上小學才開始接觸拼音。家長認為起步比別的小朋友晚,于是每晚都會讓小C將當天的學習內容多抄寫幾遍。
目前小C單個拼音的讀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拼讀上,經常會出現pa-巴,zha-差的錯誤。
深寶讀的多,會拼不會寫。小C寫的多,會寫不會拼。小W則把兩者都兼顧到了。
結論很明顯。于是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每晚給深寶復習之前學過的拼音,復習完馬上聽寫。第二天復習前,會把頭天錯的、不會的再聽寫一遍。如此往復。
效果非常顯著,一周后的聽寫,16個拼音,深寶只錯了2個。相對應的,家庭氛圍急轉直下。9點半前睡覺,也成為了奢望。
“雙減”政策中,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目的是減輕孩子的課業壓力,輕松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不會因為突然增加的寫字要求,擠占孩子玩耍和運動的時間,令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那為什么政策是:不布置書面作業,而不是取消作業?
因為作業是必須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必要的三個步驟是:“學習——練習——復習”缺一不可。上課是學習,課堂作業是練習,家庭作業則是復習。
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沒有養成書寫的習慣。寫字不僅慢,還丑。簡單的五六個字,能寫上半個小時。如果家長要求稍微高一點,一個小時能寫完就屬于高效率。
小學低年級作業壓力大,并不是因為作業多,而是因為效率低。解決不了效率低下的問題,于是停止布置作業,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寫字的效率,和書寫的工整度,并不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然而然的得到改善。要解決寫字效率低下,書寫不工整,唯一的方法是多寫。寫熟了,才能寫得快,寫得好。
目前的政策,將書寫的任務,從一二年級推移至三四年級。一二年級回避的書寫問題,必定在三四年級爆發。以前說三四年級是個分水嶺,以后的三四年級將是一條分割線,涇渭分明。
教育部2021年8月30日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要合理控制考試難度,嚴禁超課標超教學進度命題。 減少考試的次數,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少家長對排名的焦慮。
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家庭書面作業,學校不進行紙筆考試。相當于切斷了學校對孩子學習成果的反饋。家長看著孩子天天按時上學,在家好好讀書,卻不知道孩子只會認字不會寫字。
從0到1,必定是個痛苦的過程。從不會寫字到熟練書寫,同樣需要一個過程。在不更改現有語文教材的情況下,為了讓孩子平緩過渡,不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梢钥紤]將書寫習慣提前,而不是推后。
從3歲開始閱讀,已經被大眾認可。那從5歲開始基礎筆畫的書寫,是不是也可以慢慢推廣。
不知從何時起,資質差一點的孩子,想要努力更一點,就成了內卷。家長想更負責一點,不想躺平,就成了雞娃。難道以后普通的家庭,生下普通的孩子,就只能教育孩子接受平庸,心甘情愿的成為螺絲釘或者墊腳石?
抱歉,我做不到。
我擔心孩子能力不夠,連普通人都做不了。我害怕孩子不肯接受平庸,在想要和得不到的痛苦中掙扎。我更無法接受,孩子在未來的某一天質問我,為什么不在他小時候逼他一把。
我已經確定我家孩子,就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孩子,沒有任何特長和天賦。但我會教會他,什么叫勤能補拙,什么叫態度決定一切。
人世間最大的遺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