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nóng)嘗百草是流傳很廣的一個古老傳說,在《史記.三皇本紀》、《淮南子.修務訓》等書中均有記載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唐 陸羽《茶經(jīng)》
概念
1:茶藝
古代:“藝”多指栽培和種植的意思
現(xiàn)代:日本在二戰(zhàn)以后開始像全世界推崇茶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臺灣茶人為了促進大陸的茶發(fā)展又能區(qū)別于日本茶道,故來推崇“茶藝”現(xiàn)在“茶藝”多指茶的禮儀,行 奉 講究美感,70年代末葉起,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2:茶道
茶道:以茶修道(皎然和尚)茶人和茶合二為一的至高境界 道在中國是一種精神
茶之道:指飲茶的方法和技巧 中國的茶道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在經(jīng)歷了元朝統(tǒng)治的一百年后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里已經(jīng)沒有了“道”的成分。
3:茶文化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lián)、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是一種統(tǒng)稱。
兩晉南北朝士大夫飲茶之風與茶文化出現(xiàn),到唐代陸羽的茶經(jīng)已經(jīng)茶文化的形成,在唐代中后期至第五代的興盛期到兩宋為中心的極致期這個階段是 茶文化的鼎盛期“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明清時期茶文化盛極而衰。
小知識
唐:煎茶 煮茶 宋:點茶 烤茶 明:散茶沖泡 清初到現(xiàn)在:六大茶類
明代六種炒青:起于天池茶 松蘿茶 ?龍井茶 虎丘茶 六安茶 陽羨茶
“茶馬互市”起源于唐、宋時期,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tǒng)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中心內容的貿易往來。
宋代“茶馬貿易”在政治上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統(tǒng)一。吐蕃驅馬來買茶,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既有官員,也有百姓,與漢族各階層人士進行廣泛的聯(lián)系和接觸,這就有利于促進雙方的溝通,增進理解與友誼。西北地區(qū)的吐蕃就是通過茶馬交往而愿意接受宋王朝的統(tǒng)治,邊疆地區(qū)也比較安寧,并共同抵抗西夏的進攻。
“茶馬古道”,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4:茶學 理工科從各方面開始系統(tǒng)的研究茶
小知識點:
世界上人均飲茶最高的國家是 土耳其
茶壽 108歲 二十加八十八 茶字分開相加意思
宋代茶葉鼎盛時期,進貢給皇帝的是用茶芽里面的茶心 碾碎 壓成餅 餅的模子是龍鳳 此茶也稱 龍團鳳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