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家長不在,偷一下懶和兒子去吃牛排,細心的兒子發現牛排桌上的玻璃里,夾著張牛排打七折的廣告。兒子不是特別理解,我便解釋給他聽。
“這是把原來價格分成十分,現在只收我們其中的七份。”
“那為什么他不只收我們一份的錢,那我們就會更經常來吃了。”兒子稚氣地問。
我被兒子逗笑了,稍微思考了一下我問兒子:
“你喜歡這家的牛排嗎?”
“最喜歡吃這家的。”兒子很肯定地說,我也很欣慰,這家廈門的連鎖店我們在廈門時就很喜歡去,這至少說明兒子蠻念舊的,這是好事。
“喜歡的話,是不是希望她能一直開著,你才有機會想吃就來?”
“是的。”
“那么,如果她打太低折的話,她可能會虧本,雖然吃的人蠻多,但進貨來的錢高于賣出去的錢,她會付不起工資、店租和其他的費用,當維持一段時間,老板都沒錢的時候,她就會被關掉。然后,就是我們想花貴的錢買也買不到的。你說呢?”
兒子拼命地點點頭,“那讓他們不要打折嗎?”
“現在可能是淡季,打折是他們的一種手段,過了這一段也許就好了,所以,打折有時不一定是產品質量打折,而是商家無奈下的一種讓利。”兒子半知半解地認真聽著。
牛排來了,兒子快樂地吃起牛排來。我則在兒子的問題里沒能走出來,是啊,我們是做中餐的,常常有朋友會問為什么我們不做小分量的,這可能會給我們多帶來一部分客源。我一般只是笑笑,暫時還不合適。就我們那小店,二十張桌子,每張桌子平均一天必須得做到多少我們才能保本,多少才能盈利,這些我們必須清楚的。當時,行內人早就看好我們不賺錢,就因為我們的桌數。假設我們把需要小分量的那部分客人迎進來,用餐高峰期,這一部分人會占用我們更大的分量,可是,同時會有一部分消費可能較高的走不進來。客人我們不會去做選擇,但可能業績,卻會因此而直接導致我們是否能經營下去。所以,保持分量選擇客人并非我們生意好清高,而是空間帶給我們的無奈之舉。但至少店還活著,哪天你想進來吃,她還在,人少大不了少點幾個菜,一樣不亦樂乎不是嗎?
想想,現店是一家家的開,一家家的關,又一家家的開,我接觸餐飲理解做餐飲行業的,換成其他店應該也是同樣地在那里矛盾地抉擇著的吧!
下次買東西砍價的時候,是否應該手下留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