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周的時間看完了我們仨,作者從一個夢開始了故事,這個可怕的夢讓作者害怕,她的摯愛在夢中與她失散,她不止一次做這樣的夢,暗示著他們仨的即將分別。
第一部分便通過一個長長的夢講述了她們如何失散和最終還是走散了,作者希望是夢,然而幡然醒悟,他們已經離開她。開端的夢境描述讓人摸不著頭腦,吸引著讀者繼續探究這個夢的結局,我認為這是這本書的一個特色,沒有直白的講述親人是因病去世,反而洗獨特有趣的寫法帶出了故事,他們在夢中離我而去,作者強忍著淚水和痛苦,告訴讀者逝者已逝,生者還需繼續前行。
第二部門便回憶了他們仨的美好過往,從她和錢鐘書在牛津求學,生了錢媛,回國,與父母的陪伴,媛的成長,抗日戰爭后所經歷的文化運動,經歷了痛苦并艱難的生活后終于在三里屯寓所安定下來,三個人的簡單快樂生活,每個階段都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夫妻的伉儷情深,與女兒的感情至深。但無論什么境遇,都保持著讀書的習慣。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童話的結局讓我們能永遠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
人世間沒有永遠,親人遲早要分別,只剩下我一人。
沒有了親人,原來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家在哪里,我還在尋覓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