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家食療5月總結2023.2.15
如果說歲月是把殺豬刀,不如說焦慮、無望更會無情地在你面頰上刻畫出道道痕跡。孩子接二連三生病這兩年,俺的這張臉,唉…感謝老天讓我接觸了食療,然后又碰上了格格老師。我想我的這張臉終于也有的救了。哈哈哈…
進群前,我女兒快6歲、上幼兒園大班,但其實她這兩年半加在一起沒上過幾個月。動不動感冒發燒咳嗽,然后就開始不停地去白大褂那里報到。記得小班第一學期后三個月,反復感冒發燒6次,回想起來,那段歲月真是不堪回首。
這還沒完,進特訓班前,又是連續半年的咳嗽,甚至還有不停清嗓、眨眼等疑似抽動的跡象。
除此之外,還有吃抗生素太多導致的噯氣腹脹等一系列腸胃問題、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孩子面黃肌瘦、將近一年體重沒有變化。
經過近5個月的食療調理,到昨天2023.2.14,孩子長高4公分長重4斤、急癥防病次數越來越少。
目前,孩子鼻炎、清嗓、咳嗽已基本沒有癥狀,腸胃也好了很多,雖然這幾天腸系淋巴結有些不適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我不再如從前般的焦慮,堅信通過食療可以讓孩子慢慢自行恢復。
這幾個月的實踐和學習,我感覺變化最大的除了孩子的身體狀況,就是我自己面對孩子生病時的心態了。
真的如其他寶媽所說的那樣,以前害怕孩子發燒,現在是期盼孩子發燒。發個燒吧,還希望多燒兩天燒高點。
這個底氣從何而來,從一開始特訓營的了解人體疾病、正確喂養、防病、急癥處理等,到自己慢慢地摸索、每一次的實踐,一點一點的累積而來。
每一次防病和急癥處理的成功,都會讓你的底氣越來越足、心態越來越好。接下來我要給自己定個目標,特訓營的資料復習復習,把心態端得更高些。
聊天群內的交流信息更是不能錯過,我可能在群里發言不多,但不管多晚,我都會爬樓把信息看完,一些自認為有用的內容截屏下來。
在這里,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跟孩子、老公、家人相處,開始不擅長的美食制作,吐槽吐槽自己的糟心事解解壓…
最后,我想說,謝謝格格老師、謝謝學友們,希望以后一起繼續加油、齊頭并進。
也謝謝我的家人和孩子,有他們的支持和配合,才會在短短幾個月,收獲如此大的改變。祝愿我們、孩子們越來越好!
下面是遇到食療前的求醫治病過程:
一、請詳細填寫下列條目
(一)基礎信息
1.性別:女
2.年齡:5歲10個月
3.身高:114cm
4.體重:17公斤(相比去年輕了1斤)
5.膚色:暗黃
6.氣候:都說廣東只有夏冬兩季,炎熱天氣一般會持續到11月份,然后直接轉入冬天,說是冬天,只能委婉說成是廣東的冬天,最冷的時候3、4度左右,十幾度的時候占大多數。春節過后,氣溫從十幾度上升至二十幾度,會有短暫的回南天,4、5月份雨水稍多,但多是陣雨。6月份開始氣溫繼續上升,三十幾度的高溫天氣持續到11月甚至12月。
7所在地方:廣東東莞
8.目前主要癥狀:消化不良如打嗝,不論飯前飯后,吃多吃少都會打,肚臍周圍經常、左上腹偶爾不適,有時痛有時脹?孩子自述肚子不舒服。偶爾吃多點動一下,食物會上涌至嗓子。喜歡擰鼻子,鼻甲肥大,時不時鼻子里面痛一下,晚上睡覺呼吸聲大,偶爾張嘴。清嗓子、咳嗽久不能愈(詳見后續目前最主要不適內容)。
9.西醫病名(孩子的慢性病名):消化不良、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遷延性支氣管炎、疑似抽動
10、自覺的最主要不適和目前最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
1)消化不良:現在早上起來常聽到說肚子不舒服,喝一點水或者早餐吃一點就打幾聲響嗝,容易飽,過會就餓。每天有幾次肚臍周圍不適(空腹飯后都有),孩子形容不出來,可能腹脹多偶爾有痛感。偶爾吃多一點,食物會從下往喉嚨處上涌。但孩子食欲和便便都還可以。
2)口干、嘴唇起皮干裂: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找水喝,嘴唇發白、起皮干裂(這兩年都是這樣,喜歡用舌頭舔嘴唇,甚至夏天有時嘴唇都是干干癟癟起皮的狀態),不舔唇時會好點。
3)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扭鼻子、鼻甲紅腫肥大、自述鼻內疼痛,晚上睡覺呼吸聲粗偶有打鼾/張嘴/磨牙。
4)清嗓子咳嗽:這兩年來幾次病程長的主要表癥,或是支氣管炎或是鼻炎鼻竇炎引起,也曾懷疑抽動癥。呼吸系統比較脆弱,一感冒就發展成支氣管炎,久咳不愈。現在想來,主要還是自己對人體疾病知識了解太少,總是想把癥狀壓的一點都沒有才肯罷休,讓孩子吃了太多藥、受了太多罪。孩子自身比較敏感,也有些強迫癥癥狀,如:前面所說的幼兒園小班時咬指甲摳手皮、現在還有小便后反復擦拭尿尿部位、尿尿后雙腿打開往下蹲這樣的一些動作。
目前最主要的也是最希望解決的是消化問題,因為消化不好會直接影響其他。并且能同時調理臟腑平衡,減少感冒等急癥的發生,慢慢去除鼻炎、鼻竇炎等慢性病根源,臉色紅潤,長高增重!
我自己反思孩子因為過度醫療造成了現在的狀況。目前的消化不良主要是因為服用抗生素藥物太多造成脾胃寒涼,中間一個半月的濃米湯有點雪上加霜,寒濕困脾,所以一直舌苔都是白厚的、臉色暗黃、下眼瞼顏色加深。口干是體內津液不足有內熱,可能根源還在于脾的運化功能失調?而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的慢性病,是長期肺熱熏蒸的結果,肝火胃火心火都會引起肺熱,火本來要下行溫暖腎,但由于中焦不通往上走……繞來繞去,還是脾胃的問題啊?(學藝不精,讓老師見笑了,特訓班的資料信息量太大,這次指導班趁機再去多看幾遍相信會收獲更大)
(二)發病經過(從出生說起)
1.詳細生病治病歷程:
2016.11孕38周+6出生,身長48cm,重2.8KG,順產。孕期檢查及生產過程順利。第三天因為黃疸測量值過高住院照藍光四天,這四天醫院奶粉喂養,出院時皮膚白了一些,雙眼布滿黃色眼屎。回家后沒幾天皮膚又開始變黃,眼屎一直很多,擦完沒過一會又出來了,后來檢查為鼻淚管堵塞。黃疸當時沒給孩子亂吃藥,大概兩個多月后自行消退。鼻淚管堵塞遵醫囑自己在家按摩,約六個月后好轉。
第五個月:鼻塞咳嗽,醫生診斷急性咽炎、支氣管炎(現在想想不就一普通感冒嘛,哎),用藥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這藥貌似現在都禁了)、小兒肺咳顆粒、安兒寧顆粒。
第六個月:孩子爺爺病重,第一次回河南老家。幾天后(2017.6.2)開始發燒咳嗽,最高39.5左右,家里醫療條件不好,記得好像帶到縣人民醫院打了一次點滴,拿了退燒藥。回到廣東后(6.10)馬不停蹄往醫院趕,此時已斷斷續續燒了七八天,檢查后醫生診斷急性支氣管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點滴黃芐西林鈉(青霉素類抗生素)三天,口服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安兒寧顆粒,點滴完后又開了口服頭孢和氨溴特羅口服液,燒退下去了仍然咳嗽,每隔兩天驅車到醫院復查,針對咳嗽(6.16)又加了口服氨酚偽麻那敏分散片和霧化異丙托溴銨和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6.19)咳嗽加重加發燒入院。住院5天,每天點滴抗生素、霧化止咳、物理排痰,那會開始抗生素副作用顯現,每天拉稀多次,屁眼紅腫紅腫的,配著益生菌吃也毫無作用。出院后繼續頭孢口服。中間好了幾天,7.1又發燒39.3度,換到兒童醫院,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繼續頭孢、銀湖感冒散、小兒鼓翹清熱顆粒。(現在回顧這段經歷,真想抽自己嘴巴,簡單的發燒感冒用了這么久的抗生素,本來咳嗽是呼吸道排出異物的一種方式,卻只想著用藥堵住…)
1歲2個月~3個月:回老家過年,幾天后發燒,三四天后燒退開始咳嗽。回到廣東時(2018.2.25)大概已經咳了6天,到醫院診斷上呼吸道感染,喝了幾次清宣止咳顆粒。3.8咳嗽加重伴發熱、食欲不佳、偶嘔吐,到兒童醫院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用藥并卡特羅口服液、酮替芬片、退燒藥。3.11發熱好轉、咳嗽加重,到醫院復查,胸片檢查肺炎,由于當時醫院住院人滿為患,沒有多余的床位,醫生給開的點滴藥加重了一點,也正是因為如此,導致后來孩子腹瀉兩三個月才好。此次用藥點滴美洛西林鈉(青霉素類抗生素)三天,第四天換成口服藥頭孢、并卡特羅口服液、酮替芬片、消旋卡多曲顆粒以及緩解抗生素副作用腹瀉的益生菌地衣芽孢桿菌活菌顆粒,(記得當時一邊罵醫生給孩子開太多藥,一邊哄著孩子喝下去)大約一星期后咳嗽慢慢好轉,剩下腹瀉、食欲差。后來開始了漫長的腹瀉之路,一天數次黃希水便或糊狀,也到醫院看過幾次,拿過健脾顆粒、布拉氏酵母菌、貼穴位膏貼等等藥物,醫生建議停母乳喝水解奶粉,我沒有停母乳、只用了一些外貼藥喝了益生菌,就這樣持續了一兩個月,孩子當時面黃肌瘦,臉上皮膚出現了白斑樣,食欲、精神都不怎么好。實在沒辦法,網上到處搜解決方法,最后想起了艾灸,于是每晚孩子睡著后,手持艾條灸神闕、天樞、氣海、大椎、肺腧穴灸約半小時,大概十天后,孩子腹瀉終于好了。這之后很久沒有生病。現在回想起來,艾灸真的很神奇。可惜我后來并沒有強烈意識把艾灸深究下去,以至于后來孩子一生病還是往醫院跑。
2歲3個月:咳嗽兩天就跑醫院去了,醫生診斷支氣管,開藥奧司他韋、黃龍止咳顆粒、按酚麻美,不記得喝了幾天,或許沒怎么喝就好了。(有時拿回的藥孩子不愿意喝,我就會觀察一下,癥狀不加重或者慢慢好轉就不給喝藥)
3歲11個月~4歲2個月:反復發燒咳嗽清嗓子5次,最高39.8度。上幼兒園第二個月,開啟頻繁生病模式。起初國慶前夕偶爾聽見孩子清嗓子,她平時特別喜歡吃巧克力、餅干糖果類甜食,國慶長假期間沒有控制,10.6開始第一次發燒,這次只用了退燒藥,四天后退燒偶有咳嗽清嗓就沒管上學去了。我當時真是高估了孩子的身體狀況,本以為小感冒自己能扛過去,畢竟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生病了。由于沒有好好做到病后注意飲食、避風怡情,結果不到半個月,10.22第二次發燒咳嗽清嗓又來了,這次有少量的黃痰和鼻涕,醫院診斷細菌感染,開藥小熱退熱清顆粒、鹽酸西替利三天無好轉,換到兒童醫院就診,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輪換用藥氨酚偽麻納敏分散片、復方福爾可定、氨溴索、清宣止咳顆粒。這次老老實實用了幾天藥,見燒退了咳嗽清嗓也減輕了就停藥上學去了。11.20~第三次燒38度伴有清嗓、咳黃痰,四天后退燒,醫院診斷上感、支氣管炎,輪換用藥愈酚偽麻、鹽酸西替利、蓮芝消炎分散片、氨溴特羅、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每次都是喝幾天藥覺得差不多就停掉上學去了,當時我自己分析可能用藥不徹底導致未完全恢復就上幼兒園,體子虛加上幼兒園人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所以第四次發燒來了后,我就讓孩子停學了。這期間孩子雙手手指及指間長紅色顆粒、瘙癢,網上問診說是濕疹,后中藥顆粒泡開水泡手兩星期后慢慢好轉。12.14~迎來了第四次發燒咳嗽伴鼻塞、清嗓、清涕,到醫院照片診斷支氣管炎,這次開始用上抗生素了,我還清晰記得女兒第一次哭著喝阿莫西林的情景,她對那個氣味極其敏感…阿莫西林用了十來天,咳嗽緩解,還有其他止咳藥如福爾可定、復方甘草口服液、施寶利通片輪流來,一直到1.2停藥只剩下偶爾輕微清嗓、有兩天一聲都沒有咳也沒聽到清嗓了。元旦節孩子到小姨家吃了點蛋糕,好了,又開始咳嗽,折騰了太久,孩子已經弱不禁風,一有風吹草動,一朝回到解放前。那時候的我天天提心吊膽,一聽到孩子咳嗽就異常緊張,果不然1.4咳嗽加重,1.6發燒最高39.1度、咽紅、扁桃體2度腫大、清嗓、清涕黃痰一起來,1.7~用藥蒲地藍、艾舒一星期,1.15~頭孢、復方甘草口服液。后來經朋友介紹在怡禾平臺上咨詢了醫生并到醫院面診,我反復強調孩子從一開始一直都有清嗓子的現象,即便中途咳嗽好轉,但清嗓始終存在,醫生說很有可能是鼻竇炎,讓先吃至少兩周阿莫西林,之前吃的療程不夠,我跟醫生說孩子抗拒吃阿莫西林,于是換成了頭孢,從那開始其他藥全停只用頭孢連續14天,加上中藥貼敷神闕、大椎、天突穴位大約半個月后,剛好碰上過年回老家,本來擔心的要死,誰知一回去竟然好了。折騰了幾個月,最后我也沒明白孩子是怎么整好的,抗生素和中藥貼的效果?還是回老家孩子心情放松愉悅就好了呢?這一段經歷讓我害怕極了孩子生病,觸發了我的焦慮癥。現在回想,如果病中能好好注意飲食、避風怡情,可能不會有后面的第三次四次五次發燒了。
4歲7個月:月初感冒后有咳嗽尾巴,6.9發燒39.7度,醫院檢查是細菌感染,喝頭孢加肺力咳合劑,6.10確診皰疹咽峽炎,6.12停頭孢,退燒后咳嗽加重,有痰,咳到吐,醫生開肺熱清和藍芩口服液,網上問診后沒吃藥,改用蜂蜜和生理鹽水噴鼻,慢慢變成干咳,月末到醫院檢查肺炎支原體陽性,口服阿奇霉素喝三停四天兩個療程后不咳了。
4歲9個月:右手手腕腱鞘囊腫,當時去醫院檢查很小醫生讓回去自己多揉搓,現在變大了點。
4歲10個月:急性蕁麻疹(之前也有過一次比這次嚴重,好像是2歲多點,吃了幾天的抗過敏藥和外用涂抹藥),發生在耳朵、腹部、腹股溝部位,瘙癢起紅疹,吃了一星期的氯雷他定好了。
4歲11個月:間斷咳嗽一個月后發燒39.1度、黃痰、流涕、咽紅,醫生診斷急性支氣管炎,用藥退燒藥、頭孢、復方福爾可定、富馬酸酮替芬片、海鹽水洗鼻。同月月底,鼻塞鼻癢清嗓,第一次耳鼻喉科就診為鼻炎,開了氯雷他定和內舒拿,看孩子癥狀不嚴重沒用藥。
5歲:急性腸胃炎,嘔吐腹瀉(懷疑學校牛奶問題),由于補液鹽補晚了造成半夜孩子出了一身汗、一會冷一會熱、臉色精神都很差,趕緊驅車到醫院急診,驗血有脫水和低血糖,點滴補水后好轉。那天是孩子的生日… 由于都有網上問診,這次沒有用藥,只喝了點補液鹽。
5歲1個月:發燒39.5度、咳嗽有痰,診斷病毒感染,用藥肺力咳合劑、喉咽清顆粒三天,后有吸鼻子、流鼻血,網上問診停藥,喝蜂蜜、海鹽水洗鼻在家觀察后好轉。
5歲2個月:吸鼻子、清嗓咳嗽,海鹽水噴鼻一周后不怎么吸鼻子了,清嗓咳嗽依舊。耳鼻喉科檢查鼻內鏡為急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50,喝鹽酸西替利、通竅鼻炎顆粒及噴內舒拿、鹽酸氮卓斯丁8天后仍有清嗓,晚上睡覺偶爾呼吸聲重(鼻塞)。復查開了阿莫西林沒用,網上問診后繼續噴內舒拿和喝鹽酸西替利。同時發現孩子偶有翻白眼、搖頭動作,初步懷疑抽動癥。
5歲3個月:孩子持續清嗓、用力清嗓,偶有翻白眼、搖頭動作。帶到兒童醫院中醫科,醫生反問我:你覺得孩子喉嚨不舒服會這么用力清嗓嗎?你這孩子肝火很旺,很有可能是抽動癥…接著給我看了段一個嚴重抽動癥孩子的視頻,對我說要趕緊干預,否則會越來越嚴重。那段時間我無比焦慮,感覺周圍世界都是昏暗的。也是那時我開始意識到糟糕的家庭關系。醫生開了耳針、推拿還有一個星期的中藥。這之前我也在網上問診過,了解了一些關于抽動癥的內容,雖然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但帶著懵懂的孩子從醫生房間走出來時,還是忍不住鼻子一酸…孩子喝了一周的中藥后,癥狀有所緩解。復查時換了一個說是專門看抽動癥的醫生,聽我說完沒說幾個字就開了一通中藥,回到家我一看有蝎子啥的,沒敢給孩子喝。啊,幸好沒喝,我多多少少做了一次正確的事。后來,我想努力改變家庭關系慢慢觀察孩子情況,畢竟孩子還小,我鼓勵她發泄自己情緒、盡量不批評她、不勉強做不喜歡的事……慢慢地翻白眼、搖頭動作不知啥時候不見了。
5歲2~3個月:這段時間還有皮膚瘙癢的問題,身上、腋下、手背手腕、腳背腳腕腳底板、屁眼周圍都會癢,但又看不到皮疹,網上問診說是特應性皮炎,喝西替利嗪幾天、涂地奈德、凡士林和濕疹膏,也不知多久慢慢好了。還有一個尿尿的問題,可能更早一些,孩子上幼兒園有過憋大小便的經歷,問她為啥要這么做,她說不好意思跟老師說,又說小朋友說她拉的粑粑很臭臭。然后這段時間在家總是說想尿尿,但到廁所又沒尿,尿完了之后我給擦一遍,自己還得再擦一遍有時好幾遍,擦完了把兩腿分開往下蹲,我問她怎么了,她說有尿尿的地方泡泡。有時偶爾說尿尿的地方癢或者痛,到現在仍然有這個情況。說到這里,還想起孩子幼兒園小班那年好幾個月咬指甲、扣手指皮:先是我發現每周一剪的指甲突然光禿禿的而且邊緣不齊整,剛開始還以為時老師幫忙給剪了,過了好久發現不對勁,然后有一次發現她躲在被子里偷偷用牙啃指甲,才知曉一直是被她自己給啃的。后來跟老師溝通,慢慢糾正,后幾個月才改過來。之后又換成了扣手指皮,兩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被摳了一層又一層,有時還摳出血。后來我才了解到,孩子上幼兒園不適應,所以用一些這樣的動作來自我緩解恐慌增加安全感。到了中班就慢慢好些了,可又出現了前面的憋大小便的情況。感覺我這孩子比較敏感、有點強迫癥。
5歲4個月~5歲10個月(現在):3.30新冠疫苗第二針后開始一天早上幾次干咳,沒管,一個月后開始咳有黃痰,5.8上幼兒園沒多久加重,晚上睡前和晨起后有深吸氣的動作,同時一直有扭鼻子(不是用手擰鼻,而是鼻子用力上下一動一動,鼻孔張開那樣),因為第一次看到孩子深吸氣擔心哮喘,于是5.10帶孩子到醫院,醫生說只看到喉嚨有點紅腫,開了清熱解毒中成藥和氯雷他定,喝了三天無效,5.13換到兒童醫院(我又開始作了),一系列檢查(血常規、胸片、肺功能、過敏原)下來說可能是支氣管炎+鼻竇炎,開始服用阿莫西林、羧甲斯坦口服液、布拉氏、噴鼻內舒拿,幾天后深吸氣動作消失,但咳嗽變多有黃痰、鼻塞晨起后沒有嗅覺、盡管有搭著吃布拉氏還是會偶熱腹瀉甚至嘔吐。6.1(兒童節又廢了)去醫院復查路上孩子吐出點黃綠濃痰后好點,醫生要求住院氣管鏡檢查(我當時真是太焦慮了,盡管不怎么信任醫生,但擔心孩子越來越嚴重,還是辦了入院手續)。入院后第二天氣管鏡檢查后確診遷延性支氣管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85。醫生仍然堅持用藥阿莫西林,說之前的療程不夠。住院五天,每天霧化兩次+點滴阿莫西林2次配布拉氏防腹瀉+噴鼻內舒拿+口服孟魯斯特納+護士吸鼻涕,出院后繼續口服阿莫西林、孟魯斯特納+噴鼻內舒拿+洗鼻壺洗鼻或海鹽水噴鼻+止咳藥,一直到6.20進格格食療班停藥開始食療。孩子當時情況:晨起或白天有一時間段陣咳(上午10點~12點咳得比較多),偶有黃痰,但睡后幾乎不咳,其實從一開始晚睡后就沒咳嗽過,也就是說從始至終都沒有影響過睡眠(這也是我停藥的主要依據),鼻子狀況自從自己學會用洗鼻壺洗鼻一段時間后有所好轉,嗅覺已慢慢恢復。食療差不多半個月后,咳嗽一直沒有好轉,晨起后或者上午或者晚上睡覺前有一兩小時會咳得比較厲害,時而干咳時而有點痰,偶爾咳的嚴重時,看到孩子肚子往前往上一拱一拱的動作,好像是在用力幫助排痰,也會看舌苔弄點湯水喝喝,也會貼著孩子背部聽一下有沒有絲絲聲啥的,后來有幾天咳得有些費力,想著帶去醫院讓醫生聽一下肺部,結果驗血說是支原體陽性,我記得那會在群里問過老師,說要吃阿奇霉素(其實我當時心里很矛盾,老師不是說不吃藥嗎?怎么又讓吃呢?后來看到了相關案例…),就是從這開始,加上沒有配著益生菌吃,四個阿奇霉素療程下來,徹底把腸胃整壞了,打嗝、腹脹腹痛等消化不良接踵而至。8.4到醫院做了呼氣試驗陰性,B超顯示腹腔內腸脹氣明顯及腸內容物較多,后來吃益生菌調理+熱敷腹部+腹部按摩(吃過三次小茴香鯽魚),稍有好轉,9.17停益生菌。咳嗽還是沒能控制下來,也去看了中醫,拿回的藥放冰箱里過期丟掉了。8.10去一朋友推薦的專門看小兒咳嗽的專家看診,醫生看了孩子前期的檢查報告后,說可能是呼吸道慢性炎癥,于是開了吸入的激素藥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8.13開始吸入,三四天后咳嗽停,偶爾早晨幾聲清嗓,醫生建議這個激素藥吸入三個月,9.17停藥。
2.是否長期用過激素、消炎藥(從出生說起):
6個月時支氣管炎:點滴青霉素類3天+點滴頭孢5天+斷續口服頭孢約10天
1歲2、3個月時支氣管炎:點滴青霉素類3天+口服頭孢約7天
3歲11個月~4歲2個月時反復發燒咳嗽:口服阿莫西林約10天+斷續口服頭孢約17天
4歲7個月時支原體陽性:口服頭孢3天+口服阿奇霉素6天(喝三停四兩療程)
5歲4個月~5歲10個月(現在):斷續口服阿莫西林約30天+口服阿奇霉素12天(喝三停四四療程)+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氣霧劑34天(9.17停藥)
3.是否做過手術:2022.6.2氣管鏡檢查
(三)孩子的喂養情況(從出生說起,飲食特征):出生后第三天黃疸入院照藍光喝的奶粉,回家后起初奶粉母乳混合喂養,一個月后全母乳喂養,1歲半停母乳換成奶粉。斷奶前開始嘗試喝奶粉,但孩子不愛喝,慢慢的從一天早晚兩次每次100毫升變成一天兩次每次120、150、最多180毫升,上幼兒園后學校上午有一次酸奶,于是奶粉量變成上學日每天晚上一次150毫升、周末早晚兩次每次150毫升,一直持續到5歲左右。后來會偶爾用純牛奶代替,或者沖泡奶粉每日一次。直到6月下旬加入食療班停牛奶至今。
六月齡左右開始添加輔食,從米糊、蛋黃開始慢慢添加,到蔬菜類然后到肉類。1歲開始攝入少量鹽,慢慢就和大人一起吃飯了。湖南人一般都是炒菜、很少蒸煮,我媽做飯味道有點重,調味料放的多還少不了辣椒,剛開始孩子也能吃點辣,后來會單獨盛點不辣的給孩子吃。
早餐一般是一天包子饅頭稀飯一天面條這樣輪流來,中餐晚餐倆葷一素一湯,這樣一直持續到半年前。
孩子挑食,喜歡吃豬肉(外婆做飯豬肉用的多)、土豆、胡蘿卜,碰到自己喜歡吃的菜能多吃不少,之前苦瓜南瓜冬瓜之類的瞧都不瞧一眼,最近慢慢的都吃一些了。
搬出來后住我自己做飯會刻意清淡,加入食療班后,才知道早餐中餐要吃好、肉類也盡量放在這兩餐,現在已在慢慢改變飲食搭配,每周也會有牛肉雞肉等。孩子之前吃飯喝不少水,這個也在加入食療班后改正了。
綜上所述,發現自從加入食療班后,孩子挑食毛病改善不少,雖然現在體重上還沒變化,但老母親我已經感覺欣慰不少,我想這主要依賴于飲食結構和習慣的調整以及健脾粉的功效(在這里衷心感謝格格老師)。我自己反省在孩子喂養這方面,輔食的銜接這塊做的不好,尤其在食物的多樣化和營養搭配這方面沒有用心,以至于造成孩子后來的挑食偏食。目前急需提高自己的烹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