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那么貴,通過學習收納,提高我們的住商,為自己打造更舒適的家。
作者:逯薇,微信公眾號:家的容器;萬科集團工作十四年,期間任廣深區域副總建筑師,參與過20萬套以上住宅設計;作者在住宅地產設計界開發企業從事建筑建設工作過程中,同時學習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等細分專業。
本書中,作者首先提出關于家的四個不等式:房≠家,設計師≠居住者,住得更大≠住得更好,家的面積≠家的容積。
從改善自己對待家的態度開始,管理好自己的小房子;但是,現在物質的豐富及人購買條件提升后,購買欲的暴增導致物品的買、買、買,可是房子價格高昂且面積受限,好矛盾啊!最后,各種好久沒用的,以后不會用的,已經過時的東西,占據著大量的空間。
那么貴的房子,不應是雜物舊貨倉庫,這樣的貴買賤用是真浪費;可以通過收納,而更高效的使用居室空間。
空間是一種容器,而家的收納容器可分為四級:1、房子,2、房間,3、大型儲物家具,4、細分儲物件;前三級配置高低決定著一個家收納成敗的基本條件,通過收納的規劃做到合理配置;最后的第四級通過統一容器存放雜物,達到干凈整潔的效果。
收納規劃的四條準則:各處均布,占地12%,立體集成,二八原則;各處均布是因為每個空間需要使用物品不同,所以應遵循在使用位置附近就近收納、均布收納;占地12%是收納投影面積÷房屋的套內面積,房屋面積越小,收納比例該越大;立體集成則更多體現了物品的松散到聚攏后集中,省出空間的優勢;有藏有露的二八原則,當進入視線信息少時,則大腦容易覺得清爽,藏不美的八(生活雜物),而露美的二(裝飾品、藏品、常用品),總體感覺干凈整潔也方便使用。
統一容器的標準:方(方形優先)、摞(易于摞放)、透(一目了然)、通(多處通用)、易補貨。
以上內容是作者理念的總述,以下則分為不同空間闡述,基本是使用以上理念,再加上小技巧的應用;舉例:廚房的收納。
小廚房通過高效的布局、高效的櫥柜、高效的收納等,達到取、洗、切、炒、盛5個步驟的一氣呵成、高效操作。
使用U型布局后,讓廚房操作5步驟變高效的關鍵是臺面備餐區、裝盤區、瀝水區的長度設置,其中備餐區≥600mm,裝盤區≥300mm,瀝水區≥300mm,廚房面積很小首先確保備餐區。
高效的櫥柜首先是四個高度要知曉,最重要的操作臺的高度是操作人的身高÷2+50(單位mm),然后吊柜的底高一般是1550mm-1600mm,吊柜頂部一般是2250mm,最后一個特殊的灶臺高度,一般與操作臺高度相同,但是中餐烹飪方式的特點,更科學的應該是比操作臺低80mm左右。同時作者推薦使用抽屜(拉籃)、新型電器(洗碗機)、轉彎直角處使用盲柜或轉角拉籃、吊柜底燈、高拋龍頭、瀝水藍等;不推薦使用上翻柜門、油煙機柜、微波爐吊柜、冰箱吊柜、米箱拉籃、內置垃圾桶。
高效的收納中,首先是黃金的備餐區不能被各式調料瓶、碗筷、廚具、鍋蓋等占用,解決辦法是墻面安一根桿子,通過鉤子把東西掛墻上(宜家就有很多明裝的掛桿系統),然后是吊柜里使用方形統一規格的透明容器提高空間利用率,地柜則是使用抽屜后,再利用小隔件細分抽屜存放物品,為方便拿取采用豎放方式,而不是摞放(同理,存放衣服的柜子,衣服折疊后采用豎放方式容易拿取、節約空間,同時每件衣服不承受壓力,而不易產生折痕)。
家里的光:住宅適用燈泡是色溫3000K以下,低色溫的溫暖黃光。
匯總作者推薦的神器:自封口塑料袋、統一規格洗漱用品替換瓶、防塵鞋袋、四星級酒店標準白布拖鞋、統一規格專用鞋盒、透明帶蓋子收納盒、文字標簽、超細纖維巾、噴霧拖把、無線吸塵器。
此書給我的啟示:買了壓縮袋、買了藥品箱、買了日本進口儲鞋架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商家從細枝末節中開發出的商品,但是收納的根本問題是什么,收納的核心原理是什么?到底如何解決自己現實的收納問題?以此類推,太多問題需要我思考并溯源、什么是基礎的、什么是重要的。同時,生活中點點滴滴,都可以思考是否合理、是否可以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