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七月八日,我們的社區小店南蘇小苑開業就有一個月了。頭一個月經營下來,雖然想象的空間還很大,還在摸索各種可行性,但那開張頭三天就賺到了一個月房租的亮點,看上去還是讓我們這樣初出茅廬的實體店經營者有點小激動。
激動之余細琢磨,覺得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首先得力于超能發揮的女主人,說是女主人而非店長店經理,因為門店形態還很初級,貌似就是一個夫妻店而已。說女主人超能發揮,一點也不過。女店主勤妹子作為中國微商第一代實踐者,靠賣土蜂蜜起家,繼而以紀實連載網絡小說《勤妹子微商記》走紅,執迷于生態美食DIY的勤妹子,幾年微商干下來,不但有很好的線上線下人氣,還是能吃擅做的好手,小小烘焙、家用縫紉、養花種菜,無所不能。還是別說多了,不然驕傲的女店主會飛起來了,等落下來接不住就很麻煩,呵呵。
我想重點還是應該聊聊對社區店經營的邊實踐邊思考吧。
開店之前,朋友圈百分之九十的意見是反對的,理由不外乎實體店很難做,關門潮一浪高過一浪。但我還是開了!
新開業之后,看上去商品不夠豐富,來過的人,這里說的是觀察員、指導者,非顧客,他們給我建議和介紹了不少資源,讓我去對接。我沒去,我一南蘇小苑社區店難以承載資源之重。
但是,我講店里最好的位置留給了客人歇腳,所有商品、樣品都靠邊站了。我在唯一居中好用且面積不大的墻面,掛上了一臺功能規格都還相當可以的視頻。各種好吃好喝擺滿一桌,天天翻新,新品種新口味,偶爾講講老故事。來了的都是客,整個就像過家家的節奏啊!
我們這那像是開店啊,不過很開心,人來人往,時間過得也很快,沒有那種坐店難熬之感。
我很欣賞電視里講過的一對夫妻,他們放下了京城的優越工作,去云南開了一家小店,把更多的時間騎車旅行享受生活。
是不是又跑題了?
沒關系的,我只是叨叨幾句紀念一下、回味一下,這開店頭一個月的各種感受。接下來怎么辦?
我覺得不是問題啦。只要是消費者告知小店所需要的服務,若是超出自己服務范圍的項目,小店會把它對接給第三方。例如快遞收發,衣服干洗,消費者下單后,店主上門取衣服,再送到附近干洗店,完成后在親自送貨上門。我們小店只要很好的連接消費者與服務點就OK了。
說簡單也不簡單。社區小店的改變可謂意義非凡,對于店主來說,化被動為主動,不僅可以接收服務,還能“生產服務”,讓社區店也成為消費者下單的一種選擇。從單一職能變得多元化,社區店不再是一個賣日用品的小賣部了,它將成為一個綜合服務站,為社區消費者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小店越全能,越能夠被消費者認可。這種改變也讓社區店更加獨立,而不是依靠一項業務謀生。
很多朋友都說,我們這幾年微商發展積累的優勢主要在線上。我說這有什么不好啊!社區店與微電商也不是水火不相容,二者在社區環境中是相互依靠的,社區店利用微電商平臺搭建自己的接單平臺,而微電商也利用線下社區店銷售自己的貨物。在未來的發展中,合二為一,在社區O2O模式中新的空間仍然值得期待。
話說開了,就再啰嗦幾句吧!
社區O2O不是開個店就結了,要有人會運營。
只有規模還不行,社區O2O不是開個店就結了,必須要有人會運營。嘿客的擴張速度太快,以至于很快就暴露出嚴重缺乏運營能力的問題。社區O2O門店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就需要對運營人員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能把前文羅列內容中的三分之一做了,運營就是超人了。即便是嘿客的運營也要懂電商、送快遞、還要會干洗、做導購等工作。
經常拿嘿客舉例子,真有點對不住順豐,不過順豐嘿客是這個行業最直觀、最有影響力的實力,非常具有參考價值。順豐方面也不必太介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唄,沒準對順豐的門店戰略有所幫助呢,別的企業找我幫忙分析還得收資訊費呢,這里就免了。
社區生意,私營業主才會盡心盡力。
正如我開篇所說女店主超能發揮那樣,看看你生活的社區周邊的小店店主,大多數都是私營業主,即便是一些加盟店,老板也是私營業主。在社區商業中,拼的不是規模,也不講模式,主要還得看經營者的運營服務態度,只有私營業主才會盡心盡力的去經營社區門店,因為那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
嘿客門店經營不善的原因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因為雇傭關系不適應社區商業環境。尤其是固定薪資+提成的模式,門店賣多賣少與服務人員利益關系較弱,很難激發出優質的服務態度。如果門店的建設成本中有一部分由運營人員出資,且營收與收入掛鉤的話,門店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肯定會有所不同。而且那樣做的話,服務人員具備長期性,不會輕易流失或被挖角,這有助于培養與社區住戶的感情。社區商業中情感因素也是重要一環。
不做生意,就做人氣。
社區O2O門店需要能做到自給自足,但不見得非得做生意搞零售,如果能做到有人氣其實也是可以的。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講,人氣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即便不能帶來直接銷售,能成為社區O2O入口的話將會有非常大的潛在價值。
說到底我再重復一遍,我們小店的服務宗旨是:千方百計服務千家萬戶。秉承綠色營銷、關愛健康的服務理念,與社區居民共創安全、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
假如你也想試水社區實體店,做好社區店經營必須扎進社區,真正了解、全面把握、清楚自己該做什么,各店特點、特性不同就要一店一議,在探索社區店經營中融入社區建設,在營銷策劃中融入親情、鄰里之情,緊緊圍繞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謀劃策略,贏得經營主動權,在規范社區店過程中實現效益的增長。
更多家長里短,歡迎交流探討(個人號1822975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