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書語人間為你解讀的第12本書《如何才能不焦慮》
在重大考試前,你是否會因為擔心無法取得好成績,而憂心忡忡,徹夜難眠呢?
在和心儀的人聊天的時候,你是否會因為擔心說錯話,而支支吾吾,坐立不安呢?
在上臺發表演講的時候,你是否會因為擔心自己準備得不夠充分,擔心臺下聽眾不認同你的觀點,而雙手冒汗,詞不達意呢?
焦慮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飯,伴隨著的不安、擔憂和恐懼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那么,焦慮到底是什么?我們是如何陷入焦慮的呢?是天生如此,還是后天照料不當所致?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來緩解焦慮呢?
《如何才能不焦慮》一書由包括心理學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和佛羅里達心理協會杰出心理學家獎在內的三位心理學家創作。本書從日常的故事解讀焦慮,并提供真實的例子和途徑來幫助我們重塑思維模式,對抗焦慮。
改變源自付出,而你值得為自己付出。
現在,讓我們一起翻開《如何才能不焦慮》一書,探索從容生活的秘密吧!
1?焦慮 = 威脅 + 關切
焦慮始于你意識到威脅的存在。這個威脅可能是針對你生命的,如強風、驟雨或搶劫等。但更多情況下,焦慮來源于一些非致命因素,如迫在眉睫的考試、突如其來的解職、親密關系的破裂或庭審等。
當以上任意一個情景,被視為威脅地話,它就仿佛具有危及生命的力量。
當我們對未知的前路充滿著一種模糊不清的恐懼感時,我們大腦中的杏仁核,即情緒總部,就會在我們的大腦皮層,即理智中樞,還沒有來得及搞清楚威脅到底是什么時,直接觸發是恐懼或焦慮反應(戰還是逃)。
比如,一看到后視鏡中的閃光,杏仁核就會引發了焦慮和壓力翻譯航,根本來不及等待大腦皮層給出正確的反饋——這燈光其實來自一輛拖車而不是一個查車的警察。
事實上,讓你焦慮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知。
此外,焦慮常常與你自己的狀態有關。那些讓你備感壓力的事情,對別人而言卻未必如此。比如,丟工作對于一個馬上要付房租的人可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對于另一個早想離職的人而言反倒是一種解脫。
換言之,如果某件事對你來說是重要的(關切),同時你感覺到了一種迫在眉睫的危險(威脅),你的焦慮也就來了。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并非所有的焦慮都是壞事。
焦慮也是一種來自身體內部的預警信號,提示你需要對一些潛在的危險做出矯正性的回應。就拿工作匯報來說,如果你能在工作匯報前,察覺到你的焦慮情緒,然后認真準備你的匯報工作,你就可能會迎來一次晉升的機會。
如此看來,如果你的回應行為是積極正面的,焦慮也會有助于你的自我成長。
2?識別焦慮的源頭
在采取措施應對焦慮前,讓我們先一起來看看焦慮的源頭。
正如前文所說,只有當我們覺察到了危險并為此產生了關切,我們才會焦慮。除了眾多常見的刺激,如刺眼的燈光、巨大的噪聲和散發惡臭的食物外,更多的焦慮隱藏在我們的腦海中。
在書中,作者總結了焦慮的三大來源,即對資源不足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以及對拒絕/否定的恐懼。
(1)對資源不足的恐懼
俗話說「有錢不是萬能的,而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錢意味著安全感和安寧感,而錢的缺乏,可能會引發三種焦慮感。
第一種焦慮來自金錢缺乏導致的困惑感。因為沒有錢,所以他們無法選擇,他們只能窩在家里吃尋常飯菜,卻無法去世界各地游玩。
第二種焦慮來自金錢缺乏導致的挫敗感和無能感。若是周圍的人身價百萬,而自己只是一個窮小子的時候,這種心理的落差就更加明顯了。
第三種焦慮來自金錢匱乏導致的各種災難性想法。沒錢引發的回家啃老、備受嘮叨、終身窮困潦倒都像幽靈一樣緊緊地纏著他們,讓他們一輩子活在恐懼中。
(2) 對未知的恐懼
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生命是脆弱的。明天會怎樣,我們都無從得知。面對未來,我們所能握在手里的,只是少得可憐的一點兒籌碼而已。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的就是因為受過傷,所以對未知充滿恐懼。
(3)對拒絕/否定的恐懼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有過被拒絕和被否定的陰影。
「像我這種人不值得被愛」的自我貶損是如此的具有毀滅性,甚至一度會讓一個人寧愿自己從來沒有到過這個世界。
3?應對焦慮情緒的方法
既然焦慮的本質是對某件重要事情(關切)所感到的迫在眉睫的危險(威脅),那么重構導致焦慮的思維模式就能讓情況大為好轉。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焦慮情緒呢?
第一個小竅門是,了解未知。當我們需要前往一個遙遠的地方,或是處理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心底就會產生焦慮情緒。這時,如果我們能加深對未知事物的了解,我們就能平靜下來,而我們的焦慮也將被迫不及待開始新嘗試的愿望所替代。
第二個竅門是,制定計劃,提前演練。焦慮是對危險信號的感知,哪里有混亂無序和漫不經心,哪里就會有焦慮。制定計劃能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規律,而提前演練能讓我們對生活多一些掌控感。
第三個竅門是,理清責任,主動選擇。我們的生活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承擔屬于我們的責任,然后離開那些讓我們焦慮的環境,也能讓我們的焦慮感大幅降低。
第四個竅門是,做好最壞的打算。焦慮源于對未知的恐懼,當你對最壞的打算能做到心中有數,坦然接受的時候,也是你能正確面對焦慮的時候了。
第五個竅門是,接納與寬恕。執著于怨恨只會讓人一直維持在應激反應狀態,遲遲難以回歸鎮定與平靜。要知道,往往是怨恨、痛苦和悔恨導致的混亂,誘使焦慮情緒的產生。
第六個竅門是,付出行動。逃避不是辦法,它只能讓困難顯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難以克服,而積極行動則會讓我們逐漸奪回對生活的控制權,減少焦慮情緒對我們的傷害。
第七個竅門是,關注自己的呼吸。在焦慮時,你整個身體和神經系統會處在緊繃狀態。這時,慢慢學會平靜地應對刺激,而不是時時刻刻地處于應激狀態,一點就爆,會減少焦慮帶給你的負面影響。
焦慮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警惕我們周遭環境中的潛在危險。若是我們能了解它,積極正面地化解它,它將不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
痛苦是因為飛速成長。
希望諸位能與焦慮為友,活出淡定自若的人生!
注: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