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刊第34期·2017年12月(上)
本期編輯/鳶尾蘇
卷首語
還記得學習《哈姆雷特》的時候,老師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看電影中亦是如此,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去揣摩電影的線索,賞析角色的設立,斟酌故事的意義。
如果說電影就是人生,那么我們就是用自己的角度和態(tài)度去旁觀一個人或一個時代人生的酸甜苦辣。
本期入選文章共7篇。
1、《芳華》:個體與時代
作者:一棵花白
更多的年輕人,來不及經(jīng)歷這樣的矛盾沖突,就已經(jīng)投身現(xiàn)實。他們沒有時間去探尋為什么好人沒有好報,壞人卻越過越好,為什么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為什么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像一個被詛咒的循環(huán),為什么一些歷史被掩埋,過度粉飾后的歷史背后,有多少沉默的靈魂。
所以我今天不再討論這些了。
我們談一些更小的話題。強勢的時代潮流里的小人物,應當如何度過一生。
2、《至愛梵高》|繁星點點的夜晚,孤獨躑躅的靈魂
作者:江昭和
瘋狂,就是他的一生,瘋狂,就是他的靈魂。
這顆孤獨的靈魂,在塵世間飄蕩,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如果沒有這種捶心刺骨,濃到極致的孤獨,我們很難想象,在他的筆下,能夠生出如此充滿爆發(fā)力,和生命激情的花,更加深入骨髓的,其實是看似熾烈張揚的「生」里,暗暗生光,隱隱發(fā)燙的「死」的預兆。
3、《聞香識女人》:生命從“毀滅”到“重生”的過程
作者:黃青海
我們的對周遭世界的看法遭到左右,就是我們遭遇問題。無法確定自身的位置,也不知生存有何意義。查理與弗蘭克都想在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前者心智發(fā)育不成熟,而不懂得把握自己,容易被權威左右;后者雙目失明,失去探索世界的能力,對生活顯得無能為力。
4、《起跑線》:人生只有一個終點,卻有無數(shù)個起點
作者:書影斑斕的簡書
回到教育這個話題,面對家長們焦慮又功利的教育心態(tài),教育研究者總在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應在起點就搶跑。但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卻有許多人選擇看不到:人生盡管只有一個終點,但卻有無數(shù)個起點。
一些人終其一生也無法達到的目標,卻是另一些人一出生便擁有的。
5、《鯊海》:說說人物的對比設計
作者:松梅子揚
劇本的核心就是沖突,第一幕引發(fā)沖突,第二幕解決沖突,第三幕結束沖突。沖突總是來自于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如果只是單純的外在沖突,勢必會讓故事可看性少很多,所以才會總是有人物的不同個性設計,就算是《荒島求生》那樣的獨角戲,也會設計人物內心的沖突,左腦的我和右腦的我總是在不停地爭論,故事也得以能夠繼續(xù)講下去……
6、《大魚海棠》:很中國、很美的誠意力作
作者:辛冶
生死,命題很宏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大魚海棠》講的生死,是很奇幻的中國式的。我們有自己的來處和去處——來自大海,歸于大海;死生是必然的旅程——就像魚從此岸游向海底的如升樓,出生是旅程的開始,死亡即是到達彼岸;死后的人和物會化作自然中的萬物相陪——化鳥化樹化作風雨;所有的人終究會再相聚——生時會有相聚離別,死后必會重逢……
7、《岡仁波齊》《七十七天》接力上映,2017藏地題材影片爆發(fā)
作者:深壹
神山圣湖,宗教儀式,民族秘境……每個不安于生活的人,都想去西藏浪。不知從何時起,辭職去西藏、麗江開客棧、騎行318國道、城里開咖啡館成了“新四大俗”。枯坐都市圍城的城市新中產,總有著一顆掙脫世俗的心。他們暢想著西藏的轉山、宮殿、雪域、寺廟、民宅,希望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完成對靈魂的洗禮。
關于本刊:
【簡書電影半月刊】是以半月刊的形式,從簡書電影專題精選出一些質量過硬,需要深度閱讀的影評文章,集合成每半月5-8篇左右的精選集,以呈現(xiàn)出簡書最好的影評文章為目標。入選的文章暫定每篇5元打賞。
如果喜歡,不要吝惜你的評論和點贊。
簡書電影專題信息公告欄
【期刊回顧】:簡書電影月半刊
【投稿須知】:《簡書電影》投稿須知及首頁推薦要求
更多活動請關注簡影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