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寫作目的不同,有的是是為了純文學的追求;有的是為了實現自己多年以來的理想;有的兼職寫作,希望能夠通過寫作的方式實現變現。
無論寫作的目的是怎樣的,歸根結底需要下筆去寫。如果只是幻想著如何如何,而不是實際行動的付出,那么不管什么樣宏偉的目標都不會實現的。
那么,寫作需要天賦嗎?我們作為寫作者是否具備。很多人對于寫作天賦這件事有很大的質疑,尤其是質疑自己。
通常情況下,寫作者自己寫了一些文章,堅持了一段日子,發現沒有人看,素材也將近耗盡,就覺得自己沒有寫作天賦,甚至是選擇放棄。
熟不知,餡餅不會從天上掉在嘴里,凡事都必須經歷付出的過程,堅持的過程,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
那么,寫作者需要知道的是:
一、寫作者有什么樣的基本要求以及我們創作的意義是什么?
二、什么是原創,持續不斷的寫作素材從哪里來
三、好的寫作方法能夠助力寫作,具體有哪些呢?
這些問題是寫作者比較關注的點,就讓我們從村上春樹先生那里得到這些關于寫作的重要啟示。
01
很多寫作者對自己是否具備寫作的潛質,或是是否自身擁有寫作的天賦比較關心。當然,如果一個寫作者有天生的寫作天賦,下筆有如行云流水,輕松自如,是對寫作的錦上添花了。
我們見過的大多寫作者沒有那么幸運,天生具備神力,他們是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學習,夜以繼日的持續創作,才有所成就的。這或許能給初來乍到的寫作者一些安慰。
是的,不是有天賦的人才能是寫作者,才能成為作家。只要你對寫作感興趣,有毅力,有耐心把寫作這件事堅持到底,誰都可以成為一名寫作者,實現寫作目標。
對寫作感興趣,并能夠持之以恒的堅持寫下去。寫著寫著,就會有另一個疑問,尤其當遇到困難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就該想想我們創作的意義是什么?
是為了創作而創作嗎?當然不是。創作本身是一門藝術,而文字寫作者首先創作出有意義的作品,才不枉從事寫作。
很多寫作者讀過不少經典作品,我們能夠將作品留下來,讓屬于我們的文字能夠為世間以及后代做點什么,這就是寫作的意義之一。
其二創作的意義在于,讀者的認同,并且能夠對寫作者的作品有正當的評價,使其作品源遠流長,萬古流芳。也即是創作讀者喜愛的文字。
寫作是一件耗費體力的活,寫作者想要持續不斷的思考,爆發靈感,輸出好的作品,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做支撐。尤其對于長篇作品寫作來說,更是如此。
從事寫作方面的工作或興趣寫作的人都知道,如果身體不舒服,比如說,胃痛吃不下東西,頭疼等一些身體的不適,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對于周圍發生敏感的事件也是茫然,更別說持續寫作了。
所以,寫作者要鍛煉身體,有一個好的身體,才有繼續創作的本錢。很多寫作者一邊寫作,一邊鍛煉身體,就像村上春樹先生那樣,堅持跑步,也是一個好的寫作習慣。
以上,寫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對寫作感興趣,最好有寫作方向,有恒心能夠堅持創作,明確寫作的意義,以及堅持鍛煉身體。
接下來,寫作者通常關注的核心點是:什么是原創,以及持續不斷寫作的素材從哪里來。
02
現在寫作者無論從事哪個方面的寫作,或自己做自媒體,都關注“原創”,目前各個平臺要求原創的標準是:文章原創,且內容優質。
在村上春樹看來,什么是原創呢?
所謂原創,需要創造出獨特風格或個性的作品;隨著時代變換,不斷地成長,能夠經過時間驗證,成為標準,成為經典,經久流傳。
簡而言之,原創作品內容本身是非常優質的,它能夠經歷時間的洗刷,經過歷史的長河的洗滌,經歷幾代不同閱歷,不同想法的讀者的認可和支持,仍然廣為傳之,成為經典作品。
這個對原創的定義的格局深遠,實際上是我們作為寫作者的終生向往。每一個寫作者大多都希望此生能夠完成一部或幾部經典的作品,那么寫作這件事兒就變得很偉大。
就像《紅樓夢》、《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等偉大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世人奉為經典。
除了原創,寫作者持續的輸出更需要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足夠的寫作素材,加上思考與加工,寫作者才最終擁有輸出作品的活源之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寫作素材來源之一,就是多讀書。我們每一個人都只過一次人生,而通過讀書可以過上百種人生,甚至千萬種人生。
從書籍中積累素材是最便捷的途徑之一。想要堅持寫作,就必須持續輸入。
我發現寫作者基本上都有一個偏好,喜歡觀察身邊的事物,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
寫作所需要的素材還來源于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千奇百怪,不計其數的事情,留心觀察并做好記錄,留待備用。
當積累了一定量的素材之后,就不愁沒有可寫的東西。每一個點的深入思考,都將成為一篇作品。
以上,從中得知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寫作者,以及如何積累素材,有了寫作期望之后,那么,寫作方法也是寫作者需要掌握的內容。
03
寫作方法因人而異,每一個成功的寫作者都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下面介紹四點關于寫作方法的內容,希望對正在寫作或將要從事寫作的你有所幫助。
一是,專心致志地寫作
寫作者在創作時,需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去寫。特別是寫長篇作品時,確定題材和主題之后,只管放開筆去寫,先不要顧及要不要修改,詞語或句子放在那合不合適。
除非真的有寫作天賦,一般的寫作者都是開始寫的不多,堅持日更一段時間,自然筆下就有可寫的東西了。
不要想太多,去專注地創作,如果真的做到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是,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來的
第一稿作品寫完之后,建議放置幾天的時間,讓時間把文字和觀點再沉淀沉淀,之后進行第一次修改。
第一次修改要通篇修改,例如,文章結構是否合理,哪部分的主題是否鮮明,案例是否能足夠說明問題。如果不能說明問題,考慮更換更適合的標題,更換其他案例支撐觀點。
第二次修改進行之前,可以將之前的文章再放置1-2天。本次主要修改用語是否恰當、病句,標點等,形成第三稿文章。
接下來,可以分享給身邊的親人朋友,幫忙閱讀一下。他們提出的修改意見,有針對性的采納之后,修改之后完成最終稿件。
我們說,好的作品都是修改出來的。好的文章要經得起打磨,同時寫作者要有個好的心態,直至最終定稿的文章成型。
三是,寫作者需要維護好與讀者的關系
怎么樣讓粉絲持續關注并且能夠持續閱讀你的文字,就需要通過文字與讀者建立了只有你和他(她)之間擁有的“直通管道”,粉絲閱讀完這一篇,就期待你寫作的下一篇。
有時雖然發布的文章或書籍不對粉絲的口味,不要過度焦慮,通過長期的關注和閱讀,寫作者和粉絲之間已形成了依賴關系,粉絲會繼續期待你的下一個作品。
這就在寫作中,逐漸地與讀者建立了一個體系,忠實粉絲也就這樣養成了。有了一定規模的讀者,為寫作者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另外,寫作者使用第三人稱的寫作可以將視界拓展,只要愿意,寫作者可以變成任何一個人。
這就像站在對方的角度審視自己和自己周圍的角色,可以將人物角色塑造地更為鮮活和形象。
綜上,我們知道了寫作者的要求以及創作的意義是什么;什么是原創,持續不斷的寫作素材來源;以及基本寫作方法的介紹。
只要你愿意寫,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寫作者。讓我們一起加油吧!在寫作的道路上從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