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沒錯,父愛和母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愛。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溫柔的;父愛像大山一樣沉穩(wěn),而母愛卻如涓涓細流一樣清澈。但父愛與母愛都是偉大的、溫暖的,兩種愛是任何人都缺一不可的。父愛好比黢黢高山,沉默無言;父愛如泰山壓頂,一柱擎天;母愛若水,水之善流,無形無際,水之所處,無微不至;父愛如山,堅如磐石,雄渾偉岸,山之高昂,令人仰止。
美國有一部電視劇《成長的煩惱》,其中有這樣一節(jié):
兒子本恩不小心撞到桌角摔倒了,疼痛使得他大哭起來,為了發(fā)泄心中的不滿,本恩用力揣桌子。爸爸看著所發(fā)生的一切并沒有動,只是默默地注視著。
本恩見父親沒有安慰他的意思,就停下來。
這時父親把本恩摟在懷里,仔細檢查孩子沒有任何的問題后說:“本恩,你來看,你是個人,你有手有腳,你能動能跑,而桌子它什么都不會。所以是你撞到了桌子,而不是桌子撞到了你,你應該為你向桌子無故發(fā)火而道歉。”
父親應給孩子的愛,這里說的成長包括一個孩子生存所具有的方方面面的能力的獲得。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jīng)歷,讓孩子在做的過程中獲得他應有的能力,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只要學習好就行了,什么都不要你管。”真的不用孩子管嗎?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能幸福嗎?恐怕沒有人敢這樣斷言。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只有好的學習成績的孩子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只有具備多方面能力的孩子,才可能幸福。我們代替孩子干這干那,但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長。孩子獲得人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就是體驗。這種體驗是用錢買不來的,也是父母代替不了的。
把孩子當成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個體。父母要把孩子當成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個體。這個道理很簡單,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學習者。尊重他們的自然屬性,他們就會遵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健康成長。也就是說,孩子能夠在正確的環(huán)境中成長為有能力的個體,父母的責任就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環(huán)境。
愛孩子還應該培植孩子的情感。父母不僅要給孩子愛,還要讓孩子學會感受愛、理解愛、付出愛、表達愛。愛是什么?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求。愛是人類生命的動力源,孩子最早的這種感受就來源于父母。孩子心中愛的種子是需要培育的,“無情無義”的孩子的出現(xiàn),是家長過度溺愛的結(jié)果。如果一個孩子連他的父母都不愛,在學校不可能愛老師,愛同學,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不可能愛他的領(lǐng)導、同事,組成家庭后不可愛他的妻子、她的丈夫,那么他們也不會得到別人的愛。因此父母要從小給孩子立規(guī)矩,培養(yǎng)孩子心中要有別人,比如共享美食、共享玩具等。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從小關(guān)注植物和動物的成長,例如帶孩子一起植樹、栽花、養(yǎng)蝌蚪、養(yǎng)小貓等,培養(yǎng)孩子體貼、照顧別人的關(guān)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