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又放任地讓情緒陷入低迷的狀態(tài),不想跟任何人說話,不想做任何事情,不想接受自己,是的,不想接受自己。又再次重讀了《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借此書,與自己再次對話。
其實人生一點也不辛苦,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于命運和過去的創(chuàng)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把自己的不幸遭遇推給命運,再怎么自怨自艾,事態(tài)也不會好轉。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可能扭轉情勢。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與別人,但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與未來
每個人都各自帶著來自原生家庭的不同烙印,這些烙印造就了各自的性格里,有幸福,有痛苦,有傷痕。阿德勒說,家庭創(chuàng)傷即便存在,但是你仍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是改變它,還是任由它沉淪。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無論看起來多么優(yōu)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有自卑感。
責備一無是處的自己,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唯有勇氣認同現在的自己,才能成為自正的強者。
接納自己,或者說是接納自己的缺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些極力掩飾、拼命否定、不愿承認的東西,常常讓我們覺得自己充滿缺陷、令人討厭、一文不值。接納和擁抱心中的陰影,不必再刻意掩飾,不必再假裝成另一個人,不必再努力證明自己,做回那個真實的自己。
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同寬待對方的不完美。
不要總是和別人比較,即便只是一點小事,也要找到他的長處,讓他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只能透過失敗來學習,借由失敗的經驗,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決心。
你要重視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還有伙伴的利益,施比受更有福,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方法。
讓他人感受到喜悅,是擺脫痛苦的唯一方法,只要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付諸行動就對了。
人的煩惱大部份來自人際關系,親人之間,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第三部份阿德勒告訴我們處理人際關系,建立個體的勇氣才能面對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學會共鳴感,用對方的眼睛看,用對方的耳朵聽,用對方的心感受;不背負別人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