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首先說第一句:“弟子規,圣人訓。”
弟子規,在這里說的是《弟子規》這本書,圣人訓,圣人指的就是我們說的圣人孔子,訓,是教導、教誨的意思,那么前兩句:“弟子規,圣人訓”就是說《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是根據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在《論語.學而》中的一段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規劃出了我們《弟子規》的學習大綱。
下來我們看:“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首孝悌:孝,很多地方都用古代孝字的寫法來解釋“孝”,我這里只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的身體發膚沒有一個地方不是父母給你的,不管你將來有多大的成就,沒有父母給你的這些根本的東西你都是得不到的,“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這就是我們必須要盡孝的原因。悌,指的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愛,兄弟姐妹是有血緣關系的,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種親情是扯不斷的!另外當父母看到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友愛,父母心里就會很高興,反之則不然,所以“悌”本身就是盡孝的一種形式!我記得有人說過自己的兄弟:“沒有父母,我認識你是老幾?”對于這種說法我竟無言以對!很明顯在心里他沒有做到“悌”,但是他的道理是對的。仔細想來,問題就是有父母啊!所以這樣的人我只能告訴他,把你自己的話還給你,因為有父母,所以如果你對你的兄弟姐妹不好,那你的心里就是沒有父母的存在。
次謹信:說的就是,謹言、慎行、守信用。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闋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就是謹言慎行的好處!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演技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威志瞽。”這就是謹言慎行的做法。守信用就不用說了吧?“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之類的話太多了!
泛愛眾:就是在家、在外、對人、待事、對待世間萬物,都要拿出友愛之心,這就是泛愛眾。泛愛眾的人應該就是孔子說的“仁者”吧,比如說“管仲”他的仁,就是做到了“泛愛眾”,桓公殺公子糾,沒有像“召忽”一樣死去,而是“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孔子說他:“如其仁,如其仁。”
而親仁:自己要做到仁,還要親近那些仁德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有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有余力,則學文:前面所有講的都是行為,和做人的準則,也就是將一個人的品質。這兩句就是說在我們把前面所有的行為都能做到之后,如果還有余力才可以學習文化,如果沒有好的道德品質即使學習再好對社會,對國家甚至對父母,也是沒有什么太大的用處的。
這是我們第一課所學的內容——弟子規的總則:“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