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一個人成長,與年齡無關,甚至我們是用一生的時間,在成長,甚至在孩子面前,我們也要保留和他們平等交流的權利,不是你給了她或者他生命,就理所應當的擁有了掌控他們人生的權利,父母不具有指揮江山,揮斥方遒的權利,而是和孩子一同成長。
在大學和讀研究生期間,我利用業余時間去教育機構代課,有人會問我,為什么是機構,而不是直接找一些家教來做。其實二者比起來,家教會更省心,甚至比機構所受的約束要小很多,最主要是,可以和家長直接面對面談工資,單人工資水平要比機構至少多三分之一,但我最終還是選擇機構,最主要原因是可以遇見形形色色不同的人,尤其是拿著錢給孩子報課程的形形色色的家長。
可以講,這是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前,和這個社會親密接觸,打交道的有效方式。有的家長很是謙遜,帶著孩子來,讓哪一科不好,需要麻煩老師好好點撥一下;而有的家長則很是蠻橫,說交了錢就要看到成果,要一個月內考試見到成績。自然,每一個家長的姿態和品性,都很好的呈現在來上課的孩子身上,孩子是家長外在的影子。
在機構代課的優勢在于,你可以在一個團隊中,和大家一起磨課,吸取不同老師的優點和長處,思考自己的不足,然后更進一步。再就是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從而對這個社會有更立體的認識。
在授課過程中,雖然帶的都是高三畢業班的孩子,但是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無一不折射著作為父母的習慣,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越是優秀的父母,時間觀念很強,又極度自律,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家長,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姿態,是每一個老師都非常喜歡的,他們會很自覺的完成課堂老師教給的任務,并且在高校完成學校和輔導機構學習任務之外,還會有一些時間去讀自己喜歡的作品,也會讓我給他們推薦一些書籍來讀。相反,有的孩子,別提去看一些課外書了,有時候連基本的課堂作業都完成不了,而造成這一因素的原因,多少能夠從送孩子來補課的家長習慣中可以看到,具有學習效能低,效果差,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家長一般要么是完全以孩子為中心(到了高三甚至把孩子尊奉為太上皇),要么是自己本身就自律性不太好,孩子在一旁上課,家長在一邊打游戲。
有時候真的是應了那一句話,孩子的成長是和家長同步的,如果家長選擇了原地踏步,憑什么讓孩子拼命的去努力。作為家長,你自己都不努力去飛翔,就希望于孩子去飛翔嗎?這其實是一種不公平和平等的關系,中國式父母子女關系,真的不應該以彼此捆綁為前提,而要給彼此以肩膀,讓彼此去飛翔。
還記得《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和兒子平兒的關系演變嗎?雖然是影視呈現,但可以給每一位成長中的父母以參考。羅子君在家做全職太太時,她的兒子由保姆接送上下學,羅子君在兒子眼中是一個只會買買買的媽媽,所以對她的尊重還不如對自己家的保姆阿姨尊重,以至于養成了少爺脾氣,會像所有孩子對媽媽撒嬌一樣撒嬌,但也會像極少數孩子一樣朝著媽媽大口大叫。
到了羅子君離婚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內,平兒很不適應自己破落的生活環境,也不理解媽媽的辛苦,是一個很粘人,很依賴人卻沒有底線,沒有規矩很會無理取鬧的孩子,原諒我把這么多不好的詞語用在一個孩子身上,電視劇中的呈現就是這樣現實,也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羅子君帶給孩子切實的變化。
離婚后的羅子君,咬著牙和兒子過著并不如意的生活,擠在沒有原來那么大的房間里,擠地鐵擠公交上班。既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保留孩子的撫養權。一旦她失業沒有能力撫養孩子時,或許孩子就直接轉移到有能力支付他生活和學習費用的父親手中。那時候的她以為兒子就是全世界,就是個人的私有財產,生怕他的爸爸和爺爺奶奶會把平兒搶走,即便法院已經把平兒判給了自己,她的內心仍舊沒有安全感,而正是沒有這樣的安全感,她才會不顧一切的將兒子拉攏在自己身邊,耽誤工作,影響升遷。
在賀涵的勸解下,羅子君才發現,想要真正擁有某一樣東西,需要學會放手,就像你捏在手中的沙子,你抓的越緊,流失的會越快。所以她開始學著去將自己緊張的情緒給松弛下來,學著去和自己的孩子平等相處,學著去放松對孩子的管理,并接受讓孩子的爺爺奶奶經常和孩子見面,如此她獲得了很多自由時間來提升自己,在孩子寫作業時,她和孩子一起努力,她學習著自己的業務,把每次考核給孩子說成是一種考試,平兒覺得媽媽和自己一樣努力,學習的勁頭變得很足,讓他覺得自己和媽媽有一種平等感。媽媽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孩子也見證媽媽的改變和成長,逐漸的,平兒變得懂事,變得理解媽媽,懂得了媽媽的辛苦和疲憊,所以在羅子君成長過程中,作為孩子的平兒也是隨之成長的,所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是通過平時的言傳身教體現的,絕不是強硬的耳提面命實現的。
努力成長的父母,你的每一滴汗水,都會呈現在孩子的眼中。你的每一分付出,相信善于觀察的孩子都會記在心里。當然,這種努力不是你扔在孩子面前多少錢,說明自己有多成功,這樣反而給孩子不好的訊息,說父母很容易就可以掙錢,而自己花錢有毫無愧疚感。作為家長的你,需要讓孩子體會到你的成長和不易,所以在孩子面前,少一些無用的說教,如果你覺得你的辛苦孩子不自知,那就想方設法讓孩子參與到你的辛苦之中,用自己的行動,盡可能的做到正面管教。如果做到在彼此的成長過程中,彼此不缺席,相信作為父母的你,可以享受到那份天倫之樂。
請相信,努力成長的父母,孩子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