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意問了一下AI關于“煮”的定義:“煮是指將食材放入水中,通過水的加熱沸騰來使食材變熟。”
之后,我才確認了這個題目。
很多年以前,我是學習煮過紅薯糖水的,為了紀念那個歷史性時刻,還特意寫了一篇博客以示紀念。然而十幾二十年之后,廚藝視乎沒有什么長進,甚至連“煮”的概念也模糊了。
首先你得有個鍋,我選擇了最簡單的電高壓鍋,這簡直是懶人的福音,幾個按鈕下去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
其次,還得有食材。一大早去小區樓下的小超市買了幾斤紅薯芋頭——沒錯,就是這種養身食材——開始了我的烹飪之旅。
當然,購買的過程,還是有點波折的。攤位上的兩堆紅薯,盡管都帶泥,但右邊的一堆似乎顯得更干凈些。“右邊的是不是洗過了?顯得比較干凈……”我問得淡定但又顯得白癡。“紅薯是不能洗的,一洗就壞了……”老板回答得既專業但又顯得我更白癡。于是,屁顛屁顛地付款拎貨走人。
回顧整個烹飪的過程,相對簡單:先AI一輪做法,再開始實施——紅薯洗凈之后(甚至用鋼絲球再刷了刷),放水沒過紅薯,蓋上蓋子,摁下蓋子,等。
AI說20分鐘即可,應該是對的,AI說放水要沒過紅薯,或許是錯的。
于是,我規避了對的——煮了30分鐘;我又選擇了錯的,放水沒過了紅薯。在雙重疊加之下,我的成品就是一鍋帶皮的、沒有切開的紅薯糖水。當然,這還是抬舉自己了,因為我沒有放糖,肯定就不是糖水,但是看紅薯那個軟爛的態勢,狀態似乎又達到了。
冷卻之后,勉強吃下,口感還行,改進空間還是相當廣泛。
紀念我人生第一次煮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