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化學世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一百多年前,高斯(德國數學家)畫出了正十七邊形
發明了質數分布定理、幾何平均、算術平均,發表《天體運動理論》
阿伏伽德羅VS高斯
德國1886發明芥子氣(芥子氣占生化武器致死量的80%)
沙林毒劑(高揮發性)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中使用過沙林毒劑
一、化學
定義: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的學科。并且以實驗為基礎(所有的自然科學都是以實驗方法為主)
二、物質的變化
這里老師用了一張紙的命運很形象地說明了物質的變化的依據是物質性質的變化
圖片發自簡書App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例如(食物變質、鐵生銹、燃燒)(燃燒必然是化學變化)
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舉例子:
1、加熱冰,冰變成了水,繼續加熱,水變成了水蒸氣。這是化學變化嗎?顯然不是的,冰、水、水蒸氣是一種物質的三種不同狀態
2、在白開水中加入砂糖,并將其充分攪拌使其變為唐水。這是化學變化嗎?顯然不是的,這是1+1=2.并沒有生成新物質?
化學變化中常伴隨著能量的轉變,例如發光、發熱
但是有發光發熱等現象產生的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嗎?
我們可以想到燈泡發光,它是化學變化嗎?顯然不是的
爆炸有可能是物理變化,也有可能是化學變化。不燃燒的,比如氣球因為壓強爆炸,那這就是物理變化。上面我們也談到了,只要燃燒了,就是化學變化。所以只要爆炸產生燃燒,那就是化學變化了。
一切有燃燒引起的爆炸都是化學變化
爆炸的產生是在有限的空間內迅速產生大量的熱,引起壓強變化從而引發爆炸。 因此爆炸的威力與空間的密閉性有很大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