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真愛嗎?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很想問,什么是真愛?
有些宗教意味上的真愛是所謂的沒有條件的愛。那放諸四海,哪種愛是沒有條件的?
以人們認為的最無私的愛----父母對子女的愛說起。 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條件嗎?父母生育子女,傳統意義為養老,現在常聽到的說法是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即便如此,參與這個生命的成長了,如果孩子的作為沒有按照父母的期望,很多父母會不會覺得不值得?或者不甘心?甚至生出很多怨念?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條件嗎? 真的不覺得……
朋友之愛沒有條件嗎?伯牙子期那種高山流水彼此欣賞應該是朋友的典范了。可惜只存在于古老的傳說中。 現實生活是,人們因為同學、同事、利益、興趣等等相識、結緣、相知繼而發展友誼。 聊得來的、志趣相投的是因為對方滿足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而共事的、有利益糾葛的,如果對方不能提供匹配的資源達成利益,那這“朋友”還存在嗎? 所以朋友之愛也是基于某些條件的。
愛人之間的愛沒有條件嗎? 一提真愛,人們往往想到的是愛情。可是愛情恰恰是最講“條件”的。
一見鐘情,鐘的是“色”,是“感覺”。 對方如果形象矮銼丑,任是怎樣,一般也難吸引到人。 所以一見鐘情說是感覺,常常是基于外在的形象條件。
經人介紹、相親認識更是擺出一系列的條件:工作、學歷、房子、車子、年紀等等。 這些不達標,可能見面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愛”。
日久生情呢?是情還是依賴,還是替換的成本太高?眼見的、耳聽的,很多夫妻生活早就歸于平淡,出軌的、彼此無言的,大有人在,卻不一定選擇離婚,原因是什么?為了孩子。是嗎?還有離婚的成本太高等等。
而有些愛戀關系呢?更是寫不盡的控制和占有,對方從經濟上、情感上有讓人依賴的地方,所以不想分離,于是采用種種辦法得到、抓住。
所以世人看到的愛情,更是充滿了條件。
人性的本質無非就是貪婪和恐懼。 我們追求快樂,所以我們貪婪;我們害怕痛苦,所以我們恐懼。
于是人們尋求各種關系的建立,比如父母子女、朋友之間、愛人之間,建立起或親或疏的關系,無非是為了人性的這兩點根本訴求。
關系建立了,這都是真愛嗎? 有條件的愛是真愛嗎? 雖然有條件,但是仍然可能帶給人愉悅;雖然有條件,但是人們在這些關系中、過程中真實地付出了。對于種種不同角色的對方,人們可能會去了解、憐惜、欣賞;還有鼓勵、信任、尊重;以及理解、陪伴、付出甚至是成全。
就算初衷都是有條件的,誰能說那不是愛呢? 那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