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不知從何時起,你我都已悄悄改變。
凌晨四點,熟睡中的自己竟會在那刻醒來,并就這樣到天亮。再也睡不去的自己,會借著這個難得的安靜時間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閉上雙眼,來次神游。
1.不知從何時起,跑步已融入我的生命。
或許是得益于小時候的農村生活和勞作,使自己比同齡人的體力略勝一籌。就這樣,憑借著這僅有的體力與耐力,從初中跑到了現在。
不知道從何時起自己開始邁開雙腿跑步,并且深深地愛上了跑步。
在老家求學的那段日子,自己和弟弟二人生活在離家不太遠的小縣城。所謂的“不太遠”,也無非是坐三四個小時的客車,中途倒騰一次而已。就這樣的一段距離使我倆遠離了“家”。
過早的獨自生活經歷,使自己遠比同齡人成熟。作為姐姐的我,在遠離家后的我倆面前,自然而然地充當了那個保護人角色。過早的成熟帶來的必定是過早的蒂落,就像樹上的蘋果一樣。
學習與生活上的壓力(當然更多的是學習),迫使我尋找一種途徑釋放自己。就這樣,六年前的某天,跑步進入了我的生命。放學后,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操場,扔下書包,不顧一切奔跑在紅色的塑膠跑道上。大汗淋漓之后,當天所有的恐懼與不安全都消失不見,整理好衣裝繼續上路。
就這樣一直跑,一直跑。從初中跑到高中,從高中又跑到了大學。從當時的恐懼跑到了現在的無所畏懼,無論明天發生什么,自己已學會了坦然面對。
此時的跑步于我,不僅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人生是場馬拉松,你以何種姿態面對?一個跑者亦或是一個別的什么。《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么》,是村上春樹對跑步哲學的完美闡釋。我并不想深究跑步能帶來什么,只知道跑步與我,已不可分割。跑下去,我會很快樂!
2.不知從何時起,“現實”這個字眼進入了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那么一段“過了今天,管他明天什么樣”的生活經歷。年齡的限制,心智的不成熟,使那時的我們傻傻的過活著每一天。學習,吃飯是那時最常見的字眼。不用擔心過了今天,明天的生活將在哪里的問題。
可是,人終究都有長大的那天,終究都得面對現實的那天。
“現實”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理想對立面是在一年半以前。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會曉得,不是所有人的努力都能換來最后的理想收獲,也不是所有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自己真真切切體會到了。當理想被擊碎時,只得把那些殘存的碎片裝進口袋,繼續前行。生活仍繼續,你沒有停下的理由。
用“一場浩劫”來形容那時經歷過的,一點也不為過。帶著那些碎片來到了另一個夢想孕育地——大學。那時的經歷還不至于萬念俱灰,心中的那株火苗還有光。
第二次,“現實”再次出現。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大一時自己一度陷入抑郁,有過退學的沖動。或許是進入大學后,自己真真切切接觸到了社會。社會上的許多字眼充斥著我的大腦。“金錢”、“關系”、“讀書無用論”……那時的我一門心思想著如何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賺到大把大把的錢,然后用賺來的錢孝敬父母,孝敬爺爺奶奶……
那段時間我處于極度的灰色地帶。不想與任何人溝通,只有害怕與彷徨。害怕還未等我完成學業,掙到錢孝敬長輩時他們已離我而去。想中斷學業,走進社會又怕家人反對……不安與恐慌糾纏著我,難以擺脫。
現在的自己已不記得那時是如何走出被心魔控制住的我。只有小小的慶幸,慶幸自己當時沒有“堅持己見”,依舊走上了正軌。更讓我知道:父母本已不易,孝敬父母是作為兒女的我們最應該做的事。但是,金錢沒有溫度。錢不是唯一所需之物。做好父母最想看到的自己,活出父母最想看到的狀態,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父母的期許勝過一切。
仍不能忘記父母聽到我那時所說的話二流下的熱淚。電話那頭母親哽咽的聲音在耳畔響起,我知道我令她失望了。千不該萬不該,我認清了現實卻模糊了父母的雙眼。
3.不知從何時起,堅定了腳下的路
浪蕩了一段時間,終歸要步入正軌。上文中,自己曾因迷茫而抑郁過。或許是父母的那幾行熱淚喚醒了沉睡中的我,我開始懂得唯有繼續腳下的路才是我的正確選擇。
從那以后的日子里,我開始大量閱讀。一方面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另一方面是適應專業所需。不用想太多,只繼續眼前之事就好。
不知從何時起,我明白,唯有跑步和閱讀不容辜負。
不知從何時起,我明白,腳下的路盡管曲折,但還不至于無路可走。
不知從何時起,我明白,現實面前你仍可做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