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積極認真的生活,不管你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用。
眾所周知,《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的一部治愈溫暖的懸疑長篇小說,看過原著的我,雖然很多細節已經忘記,但對這部中國版的電影還是有很多的期待,所以一上映就去看了。
總得來說,整體還原度相對較高,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中國本土化改編,故事銜接的也比較自然順暢,畫面復古膠片的質感也比較符合當下的時代氣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依舊讓我感到很溫暖。
影片承包我整個淚點的是小城音樂人的故事,每個片段都讓我泣不成聲,哭成狗。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所欠缺的東西,那種對夢想的執著追求,不計結果的堅持,那種孤獨感和對別人冷眼旁觀的不屑,以及對身邊朋友都有所成就的淡然,在這個追名逐利的社會,我們幾乎做不到。
剛開始小城音樂人秦朗去錄音棚試音,安靜地唱著《重生》,但由于他的曲風不是當下流行的搖滾,唱片公司的人對他的音樂指指點點,一臉鄙視嘲笑的嘴臉,秦朗氣急敗壞,在那掙扎瘋狂的吶喊著他們所期待的搖滾樂,那一刻,他是如此的不堪與卑微,但是他并沒有向現實低頭,直接摔門而出。
后來,父親生病做手術,家里人希望他回去照顧父親,順便接父親工廠的工作,所有親戚都讓秦朗放棄毫無生活保障的音樂之路的時候,躺在病床的父親,那個看似頑固,破守成規的父親卻堅定地維護了兒子的夢想,讓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栓住他的人也栓不了他的心,父親這樣的舉動出乎我的意料,也深深觸動了我,因為我的父親從來沒有這樣真正關心我想要什么,像影片中所有親戚一樣除了指責沒有其他。
三年后,畫風一轉,秦朗不再是那個落魄邋遢的流浪音樂人,但依舊沒有功成名就,只是在孤兒院靜靜地給孩子們演出,唱著那首不被眾人所熟知的《重生》,不遠處,一個小女孩也正默默地聽著他的歌,秦朗注意到了她,演出結束后,他們簡單地交談了幾句,她害羞地為他唱了幾句他的歌。這所有簡單溫馨的畫面,深深感染了我,我看到了一個大男孩身上那種重獲新生的力量,那種對夢想的釋懷和另一種詮釋,不是開巡演,也不是出唱片,更不是金錢,而是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帶給身邊的人溫暖,我想這也是每一個音樂人的初衷。
最后,沒想到孤兒院發生了火災,秦朗為了救小女孩張維維,不幸在火災中身亡。多年后,張維維出現在千萬人的舞臺上,深情地演繹著這首歌《重生》,感謝了那個給了她第二次生命的秦朗,她落淚了,我在影院也跟著落淚了。
“如果有天可以讓你選擇人生重來或繼續。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最后會是真情或假意.....”
秦朗的故事讓我想到我認識的一位音樂人王兀,他是中國好歌曲第三季的亞軍,為了音樂夢想,放棄了博士學位,孤身來到北京,住著胡同里的廉租屋,偶爾酒吧演出,要不就在街上賣唱,每天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甚至現在出名了,他依舊放棄了和音樂公司簽約,因為那樣的話會限制他做音樂的初衷,為了金錢的音樂在他看來已經變質了。現在的他在一家小型演藝公司做音樂,見到他時,他的眼神還和我初見他那會兒一樣,透著靈氣和對音樂執著追求BlingBling的興奮感,跟他在一起,有一種被照亮的感覺,這大概就是夢想的力量,即便沒有萬人追捧,也依舊可以閃閃發光。
反觀現實,我們已經被房子、車子.......等等壓的喘不過氣來,很難拋開金錢去談夢想,家里的老人需要照顧我們不能遠走他鄉奔赴遙不可及的夢想,銀行的貸款要還我們無法去選擇不能及時帶給我們可觀收益的夢想,就連你夢想中的姑娘也需要金錢去爭取......好像成了不談金錢的夢想都是耍流氓。
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權衡夢想和現實,不管為錢也好,為成名也好,只希望我們勿忘初心,盡自己所能,溫柔對待這個世界,那么,你的成功將不會缺席,只不過是以另一種你不知道方式在發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