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因唐朝詩人崔顥、李白的詩而名揚天下。崔顥《黃鶴樓》詩中“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首詩經過文人墨客千百年來的傳播、解讀,成為描寫黃鶴樓的絕唱,黃鶴樓也成為令歷代文人騷客心馳神往的圣地。
黃鶴樓公園大門
新黃鶴樓
瞰川
瞰川亭、攬虹亭系黃鶴主樓的配亭,起美化、裝飾作用。瞰川亭坐南朝北,攬虹亭坐北朝南。鋼筋水泥仿木石結構。
攬虹亭
鋼筋水泥仿木石結構。
擱筆亭
李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鋼筋水泥仿木石結構。
世紀鐘
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后我國鑄造的最大銅鐘,取20世紀和21世紀的連接之意。
勝像寶塔
勝像寶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鵠磯頭。1955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時,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跨線橋旁,1984年遷入黃鶴樓公園。是黃鶴樓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
寶銅頂
光緒十年黃鶴樓毀于火災,僅遺留此銅頂。接連兩次嚴重損毀后被修復。
白云閣
1992年1月竣工,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
牌坊
黃鶴樓這座名樓,屢建屢毀,屢毀屢建。最近一次毀滅是在百年前,黃鶴樓被大火吞噬,只剩遺址。
武漢長江大橋選擇了從黃鵠磯過江,占用了黃鶴樓舊址,古黃鶴樓遺址上的全部建筑,包括警鐘樓與奧略樓都被拆除。
至此,黃鶴樓被毀得一干二凈,最后連遺跡都沒剩下。
現今的黃鶴樓則是1981年重建,不是在臨江原址修建,現址遠離江邊。站在新黃鶴樓上,看長江就是一線弱水,再也沒有“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境;再也看不到長江煙波浩渺,白帆點點的迷人景色,也沒有“波濤滾滾、大江東去,”的蕩然浩氣了。
同治時期新建的黃鶴樓,當時人們稱它為“同治鶴樓”,以區別于歷史上其他時期的黃鶴樓。不在原址重建的新黃鶴樓,不是原樣,沒有歷史、文化、社會、人文意義,也就沒有靈魂,卻仍然稱為“黃鶴樓”,令人莫名其妙。
黃鶴樓公園內,除勝像寶塔(遷移過來的)外,其余都是新建的。雖然貼上古建筑的名字,但與古建筑及歷史無關。把別處的歷史文化拿來貼在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現代建筑上,總覺得有點牽強附會。
現在站在新黃鶴樓上吟詠崔顥、李白的詩,覺得有點別扭。在黃鶴樓公園懷古,覺得有點不倫不類。
再看新黃鶴樓內巨幅陶瓷壁畫中,仙人與世人的衣著都應該是早于清代的古裝,而黃鶴樓則是與清代的3層同治樓相似;黃鶴,顧名思義,應該是黃羽毛占全身羽毛的51%以上,或者沒有白羽毛。黃鶴樓內巨幅陶瓷壁畫中黃鶴的白羽毛應該超過了全身的二分之一,不應叫“黃鶴”。
新黃鶴樓內巨幅陶瓷壁畫《白云黃鶴》(圖片來自網上)
根據崔顥的詩,仙人駕鶴神話應該產生于漢代和唐代之間,那時的黃鶴樓應該沒有這么高,即使是唐代黃鶴樓,陶瓷壁畫中的黃鶴樓與新黃鶴樓內展示的唐代黃鶴樓模型也有沖突。
圖示唐代黃鶴樓模型是2層。
新黃鶴樓內展示的唐代黃鶴樓模型(圖片來自網上)
竊以為:陶瓷壁畫《白云黃鶴》是用詼諧、浪漫、穿越、戲說的手法表達嚴肅的主題。
崔顥、李白站在離江邊這么遠、樓又這么高的新黃鶴樓上,必然寫不出那樣千古絕唱來,因為時過境遷,沒有仙韻以及意境。
再看樓前的“黃鶴歸來”銅雕,在閱讀介紹之前,那條蛇我以為是鴨子蛇。(局部,圖片來自網上)
很多人吐槽新黃鶴樓,認為不值一看,我覺得這種觀點值得商榷。
黃鶴樓命運多舛,歷史上多次毀滅又多次重建,每次重修都有改動。重建的規模形制與當時的社會環境、人文、思想意識、建筑材料以及重建設計者的閱歷甚至性格、興趣愛好都有關,都不會是原樣,都不是復制品,只能是仿制品。比如,清代的同治樓就比前幾個朝代的黃鶴樓高而且華麗。而每次重建的黃鶴樓,在當年以致以后幾十年,都是新的,多年后才成為古建筑。
新黃鶴樓也是如此。“謂是今樓異昔樓,一樓毀絕一樓修”。沒有必要糾纏是新建、與原型不一樣、材質不一樣。
即使是有考古功能的博物館,由于原物貴重或滅失,展品也免不了有仿制品、復制品。
歷代重建的黃鶴樓,使用的建筑材料隨著取材的難易、社會進步而不同,使用的木質也不會完全相同。當時沒有鋼筋水泥,如果有,說不定古人也會用來建造黃鶴樓。湖廣總督張之洞就曾經揚言用鋼鐵建造銅墻鐵壁的黃鶴樓。古人不管用什么材料重建黃鶴樓,到如今都是古建筑。
所以不必糾結于新黃鶴樓不是木質結構而是鋼筋水泥建成。在啥時候就說啥時候的話,別那么老古董。
古黃鶴樓沒了,不能復原。留下的,還有黃鶴樓的深遠歷史和古老文化。
新黃鶴樓承載著千百年來燦爛的歷史文化沉淀以及象征意義。沒有新黃鶴樓,古黃鶴樓就仍然處于消失的狀態,人們連個精神寄托的地方都沒有。
別著急,百年之后,新黃鶴樓何嘗不是文物。
新黃鶴樓是參照清朝同治樓建設,規格模式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的古黃鶴樓。新黃鶴樓恢弘大氣、雄偉壯觀、古樸典雅,巍峨靚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金光閃閃,各層屋頂交錯重疊,檐角飛翹,仿佛黃鶴騰空飛去,不愧是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由于地勢很高,所以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見。新
新黃鶴樓是仿古建筑藝術的結晶,堪稱精品,比鴿子籠好看多了。如果不為考古,非常值得一看。
連武漢人自己都沒有覺得不好,你跟著瞎操什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