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時刻都會遇到選擇,當我們去做決策時,難免會犯錯誤。為什么我們會犯錯?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讓我們減少犯錯的概率呢?當我帶著這兩個問題讀完了《避開錯誤決策的4個陷阱》之后,我發現書中這些經過實證的研究結論,對我們以后做決策還有幫助的。
其實整本書的邏輯很清晰,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了大腦是如何做決策的。第二部分用事例來闡述決策錯誤的四大原因:誤導性經驗;誤導性預判;不適當的個人利益;不適當的情感依附。第三部分主要敘述了降低決策風險的防御策略。對于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書的精華所在,也是感觸最深的部分。
導致錯誤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為四個方面;
第一,誤導性經驗。我們對過去的經歷,無論成功、失敗、喜悅、恐懼,都會幫助我們,也會誤導我們。就比如湯普森想法的解釋應該是他被經驗所誤導:他的模式識別導致他認為大型收購類似于自己過去10年里完成的諸多成功的小型收購。同時,他對交易和承擔收購帶來的風險都有著強烈的積極情感。
第二,誤導性預判。我們面對看起來熟悉的情況時,會提取自己先前關于該情況的知識,帶有強烈情感標記的預判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這時就會影響我們的判斷。王安對“個人電腦是我聽到的最愚蠢的東西”的斷言表明他對一個判斷的感情承諾,正是這個判斷拖延了他發布個人電腦的步伐。
第三,不適當的個人利益。在做決策時我們的個人利益經常會受到威脅,當我們的個人利益和我們為其他股東所負的責任會發生沖突時,我們的判斷就會失衡。邁克避免被員工視為“匈奴大帝阿提拉”的個人利益正好與公司的利益相沖突,還有他想花更多的時間給自己家庭的個人利益。
第四,不適當的情感依附。人是社會性動物,會對其他人或物產生依附,如果我們需要作出的決策可能影響我們的依附,產生的情感會讓我們的想法失衡。沃爾福威茨逾越了自己的權限,強制要求委員會接受了麗扎的條款,正是由于他對麗扎的個人情感依附導致他做出了一系列不恰當的決策。
以上四個主要決策失誤的原因,該如何避免呢?最好的防御措施有四點:
第一,經驗、數據和分析。即接觸新的經驗或者新數據,讓決策者對自己的預判進行挑戰。
第二,辯論和挑戰。即聘用有經驗的人來加強自己的決策小組。
第三,管理。就是加強管理過程。
第四,監控。主要是盡早鑒別出錯誤,并且改變其發展的進程。
總體來看,這本書還是值得一讀的,里面事例非常充分。在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反思自己平時遇到情況時是否會遇到這四個陷阱,如果能夠找到決策失誤的根源,并且對癥下藥,那么就會降低決策失誤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