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重慶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不喜歡旅行之前看攻略了。
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什么都不知道,漫無目的地走著,有種無法言喻的刺激。
如同別人討論秘密的時候你剛好全部聽見了。
在到達前呢,我也想象過重慶的樣子。山里面的城市,會不會如貴陽一樣呢?
看起來不是。
不知不覺,就看到了重慶的“鳥瞰”景觀了。
從機場出來,坐上慕名很久的重慶輕軌。本人對地上的輕軌有種莫名的喜愛,尤其對重慶那個穿建筑物而過的輕軌特別感興趣(但最終也沒有去,沒事,我會回來的)
稍作安頓以后已到中午,一個下午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一下。想了解這個城市,就去最市井最有味道的地方。哈哈,我說的是有故事的地方。聽從旅社哥哥的建議,下午就到磁器口探秘古老的重慶。
磁器口舊時候就是個碼頭,很多碼頭工人在這上面休息,重慶的碼頭文化在這里得以發揚光大。期間參觀了一個關于磁器口的小小展示館,大概介紹了重慶碼頭文化的一些小歷史。這里也有很多賣瓷器的小作坊(畢竟以前這里被稱為“瓷器口”),小瓷器很可愛,就是太貴。
※二龍戲珠
比起日間的重慶,我更鐘愛這個城市的夜晚。
不知是否緯度比較高,重慶的日出比較晚,日落也沒那么早。天氣好的時候,晚上7點45還能看到太陽。沒有參加當地的兩江游,我選擇了用自己的腳步來探索這個城市夜間的美麗。
所謂的二龍戲珠,龍是嘉陵江和長江,兩條大江擁抱著重慶,這個得天獨厚的山中城市,因為這兩條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資源和機會,說是“戲”,倒不如說是“旺”來得更加恰當,而重慶這顆中西部的明珠,也正在散發著自身的光芒。
※刪得掉的建筑,刪不掉的記憶
重慶的“老”很有名。
重慶老火鍋,重慶老街。作為一名年輕人,我卻喜歡去那些很有歷史沉淀的地方。那是這個城市時代的見證,有著最老的故事,最原始的生活痕跡,最重慶的重慶。從擺攤小妹的口中得知,下浩老街作為重慶最后一條還沒被拆的老街,假如再不去看就沒有下次了。然后,找了很久,在一個破敗的入口找到了這個城市最值得一看的開放式博物館。
下浩老街依然有很多人會去那邊走走,依然還有幾家有名的小店開著,賣著重慶小面,冰粉,涼面,不知道你吃著他們做的食物,是否會記住這個即將被拆遷的小巷子現在的模樣呢?
我會的,因為廣州人最有人情味。
※嗜麻如命——重慶是一副藥,專治不吃麻。
湖南江西人人愛辣,重慶人嗜麻。
之前福建有個胖子吃了花椒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熟悉感,覺得自己的DNA里面對這種麻麻的味道有異樣的熟悉感,然后居然發現了自己是被拐賣的——當然,也許這只是個段子,但花椒的味道真的過舌難忘。那種苦苦的、酸酸的入口,然后慢慢開始舒展開的椒式辣味,最后是麻痹舌頭的讓唾液不斷分泌的麻木感,整個過程對于喜愛花椒的人來說就是一次味覺的高潮。
對,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也愛花椒,很愛。
其實還有在磁器口吃的人氣雞雜煲(最有名的其實是毛血旺,但分量太大了臣妾表示吃不完),很好吃,味道調得很不錯。
對于麻辣的口味初嘗在于我父親帶我去吃的一次水煮魚。一鍋鋪滿辣椒花椒辣油的大碗里面裝著一片片白白的魚片,魚片的嫩滑,辣椒的刺激,花椒的麻,讓我打開了味蕾的新世界,然后就愛上了麻辣的味道。
這一次在重慶的麻辣朝圣之旅,只是個淺嘗。但有一樣不習慣的是在重慶幾天都吃了面條(在上海也是,大米顆粒未進),而且菜的油太多了,吃起來還是有點負擔。
※霧城小事
山中多霧,暫時把重慶也稱為霧城吧。短短的幾天,說不上來感悟很多,每天拼命地走,拼命地吃,疲憊不堪地回到旅社想要好好整理一下思緒,思緒卻在美麗的江景中灰飛煙滅,只剩下滿腦子的辣椒和火鍋味。
那個在地鐵上無論如何都要睡覺的小孩子,那個拿著手機360度找角度自拍的小男孩,那個很喜歡聊天賣冷鍋串串的老板娘,旅社帥帥的管理員,可以吃麻辣燙的星巴克,為了紀念楊滄白而命名的滄白路我還一直以為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街頭大大小小到處可見的面館,一堆辣椒一堆辣油我完全不敢嘗試的咸豆花……
好多好多,期待下次再見時,你能帶給我更多的感動、驚喜,
還有美味。
yoyo
2017.6.10
后記:篇幅有點長,沒能詳細檢查,若有錯字敬請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