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好,我是羅崇杰Loh。一個喜歡發現并且總結的朋友,身邊也有不少做運營的朋友,同樣也希望這樣一個號能夠鏈接更多的同好朋友。
說明
開號第一個月,我會連載以<線上協作>為專題的文章。
為什么我會想要系統的寫一寫這樣一個專題?
我深刻的發現,線上工作已然成為一個工作常態,當然我說的線上不局限于微信群,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或者現有的不依賴于面對面即可通過雙方或者多方協作,完成一件或多件事情的狀態。同時,隨著一些熱詞,包括互聯網社群營銷,新媒體運營,用戶等關鍵詞,大家也日益發現線上協作的重要性。
嗯,轉入正題。接下來會圍繞這個專題幾個主題做一一敘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為何線上協作如此之火?我們是否真的需要線上協作?
非病態的線上協作具有哪些特性?我們需要堅持的是什么?
線上協作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其中在溝通、管理領導以及自身的管理上有那些技巧與特性?
在我日常線上協作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案例解剖。(如果在我轉載文章期間出現有人向我提問等,我會將其作為一個具體的案例也會寫入我的文章中)
第一篇 背景
接下來,第一篇:《現在還鬧著要面對面才能工作,我想那才叫見鬼了?》
最近看到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大家舉起放下的永遠都是手機,我們都知道他有一個魔力就是可能我們的關系就在于和手機對面的另一位一步一步慢慢建立起來的,通過的無非就是語音,文字,視頻和圖片這些見怪不怪的表達形式。
其實你還發現,有時候你根本不想用手機因為你的領導不是用qq就是用微信,短信,還有一些土豪領導會用奪命連環叩來試圖和你一起進行愉快順暢的線上協作。是誰錯了么?誰都沒錯。下面我想告訴你,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我站在以下三個維度去說:
這是現在這樣一個時代才有的協作方式。
這個時代必然是低成本的時代,很多事情會越來越讓我們覺得可以更簡單。為什么?因為我們可以更懶。
明明可以視頻嬉笑打鬧,為什么還要大熱天跑去星巴克為了和朋友一起喝個咖啡?
明明可以打開app就可以點上心愛的外賣,等著送上門,為什么還要跑到小區門口等著一群又一群的人打完一碗又一碗的飯菜?
明明可以打開微信就可以請教微信里面的老師教練,為什么還要來到對方城市只為一個問題?
所以這是一個低成本的時代。當然,也充分利用了大家瑣碎的時間以及滿足時間瑣碎帶來的不固定地點及不確定時間的特性。
第二個背景可能就是知識盈余的側面反應——“斜杠青年”的產生。
我們好像懂很多,為了滿足自我,我們想要去得到夸獎并且讓自己一天天過的無比充實。這個時候我們或許想要分享我們的技能,單純為了滿足自身的一個虛榮心那么簡單。其中施展自己才華的一種表達方式就是和陌生人的協作,通過協作來共同完成一個目的。這樣的話,其實是更有成就感的。
還有一點不要忘了,那就是知識盈余其實直接導致了大家對于新知識的饑餓感。這一部分其實一直逼著大家去吸取知識,尤其是初入社會的職場青年。那么通過上述分享反而更加倒逼了“斜杠青年”的更新速度與質量。
第三個我覺得很重要的背景便是社群營銷的崛起
社群工作本身就是線上團隊協作的結果。無論是群成員和群管理,還是群管理和群管理等均滿足線上協作的充分性。短平快的工作特征(語言簡練+組織扁平+反饋迅速)又幫助了社群管理更好的短時間響應與迭代。
看完這三點,如果你還覺得現在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面對面才能工作,我想那你這樣的行為方式才叫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