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人若反常必有鬼,事若反常必有妖。”
一個人,做事太過于反常,也許他心懷不軌。一件事,如果太過于反常,也許這件事會往不正確的方向發展。只能說,大部分反常的東西,都是有害的。
人如此,家庭亦如此。一個家庭要想平穩地發展下去,就不要搞那么多“反常”的東西。人心反常了,家風有問題了,那家庭就離破碎不遠了。
自古以來,有很多富貴之家,擁有一定的錢財,但家人總做壞事,還窩里斗,那這些富貴之家,也不會持續多長的時間。富不過兩代,富不過三代,那是很正常的事兒。
有些時候,保住家庭的,不一定是錢財和物質,也許是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比如人心、風氣、觀念或者追求等等。
家出異象,福禍難料。不幸出現了這些怪異的現象,會禍及兒孫。
一、夫妻兩人就跟仇人一樣,斗來斗去。
一個男人,喜歡上了一個女人,那他就會跟女人結婚生子,建立家庭。而這對夫妻,就是家庭的建立者,也是家庭的頂梁柱。
如果有一天,這對夫妻不再和諧相處,反而窩里斗,那“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況就會出現。家庭,也會從和諧溫暖,變得冰冷刺骨。
有家庭研究者認為,家庭的靈魂人物,不是老人,也不是孩子,而是夫妻倆。這一代的夫妻做得不好,下一代的夫妻,也不見得做得好。
當下,夫妻的矛盾愈發加劇,男人抱怨女人不好,女人也抱怨男人沒本事。如此無法緩解的矛盾,再持續下去,家庭不就成為“爭斗場”了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夫妻關系處得好,家庭就是心靈的港灣。夫妻關系處不好,家庭就是縮小版的殘酷江湖。沒有溫情,只有算計。
為了家庭著想,也為了下一代著想,夫妻矛盾再多,也該隱藏起來。否則,子孫會倒霉。
二、父母溺愛孩子,讓他們活在溫室當中。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是讓孩子啃老比較好,還是讓孩子自己賺錢,品嘗人間百味比較好?
其實,過分富養孩子,讓他們啃老,這不是什么好的做法。父母在的時候,還能讓孩子啃老。等父母走了,他們不就慘了嗎?
孩子,只要到了賺錢的年紀,父母就該讓他們去賺錢。不管賺得多不多,只要去賺錢了,孩子才能明白賺錢的不易,以及生活的艱難。
一個人,知道賺錢的不易,明白生活的艱難,那他就會珍惜每一分錢,也會感恩父母多年來的付出。不吃苦,也許永遠都不會有所成長。
至于說什么富二代,什么世道不公,那就是后話了。普通人,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不就只能自己賺錢,自力更生了嗎?
父母,再有錢,也不要過分溺愛孩子,要讓他們吃“賺錢”的苦,他們才會成熟。
三、有些親人,對家人特別差,而對外人特別好。
有一種人,他們的言行舉止特別矛盾:對待親人,他們冷眼相待,還時不時發脾氣。而對待外人,他們熱情似火,滿嘴巴甜言蜜語。
家中有這些親人,這個家多半會“爭吵連天”。人們也不理解,為什么這些人專門欺負自己人,而不敢欺負外人呢?
從人性心理的角度來看,人們熟悉家人,知道家人的底細,所以認為家人好欺負。而對于外人,人們摸不清楚他們的底細,自然不敢做什么。
無數人,都把最好的一面,展露在外人的面前。而把最差的一面,留給了自己的親人。有如此親人的家庭,能好才怪。
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些人,那就是“遠香近臭”。得到的東西,不珍惜,而把心思放在得不到的東西上面。
這般不分輕重的做法,到最后,不僅會害了自己,還會害了親人,以及子孫后代。
四、老人走后,家人爭家產,不顧及親情。
俗話說:“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須靈山朝世尊。”
家中的老人,就是“鎮家”的貴人,我們又何須祈求佛祖的保佑呢?直白一點來說就是,家有老人,才不會出現亂局。
老人在堂,孩子們不敢胡鬧,哪怕矛盾再多,也是藏著掖著。老人一旦去世了,就沒有人可以制衡孩子們了,那家庭就會大亂。
這一點,我們看看某些有錢家庭就知道了。老人走后,下面的子孫后代,都為了家產而翻臉不認人,連親情都不顧了。
哪怕子孫得到了錢財,這個家庭已經分崩離析了,家運也消失不見了,子孫的運氣又怎么可能好呢?破壞家運的,不是別人,而是爭家產的兒孫。
不要覺得“爭家產”會讓自己得益。富豪家族快速衰落,就跟親人“爭家產”的行為有關。或許,家運一旦衰退,就很難停止下來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