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段話是出自李斯的《諫逐客書》,言內之意是說,泰山所以有這樣的高度,正是因為不拒絕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這樣的深度,正是因為不拒絕細小的溪流,匯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規模。
是李斯勸諫秦王不要把六國的人才驅逐出秦國,只有匯集這些人的力量,才可以統一天下,成就“千古一帝。”
而這幾天,“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句話,出現在了習主席在“一帶一路”第二次峰會的演講上。用來比喻,世界經濟這個大海,不能拒絕每個國家的微小努力。只有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才可以成就世界經濟的波瀾壯闊。如今的中國,借“一路一帶”這樣的國際化平臺,發出這樣的聲音,真有些夢回大唐的感覺。體現了我們國家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大國的號召力。
我覺得個人的發展規劃要緊跟國家的發展戰略。比如,國家有中長期的發展綱要,計劃何時達到何種目標,比如本世紀中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個人發展也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對未來有目標,有期待,當下才不會迷茫,才會靜下心來發展自己。
現在國家號召“一帶一路”國家共同合作,發展經濟,做經濟大海的細流。個人的發展也要做好每一天的微小努力。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個人發展最忌“眼高手低”。記得小時候父親和我講過一句俗語,“眼是懶蛋,手是好漢”。幸福生活是要看雙手一點一點積攢出來的,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更不能等著天上掉餡餅。
跟著國家的思路,做好計劃,持續行動,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