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28日,孔子誕辰,全國各地的孔廟(文廟)都在今天舉行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每年分春秋兩祭,春祭在清明節日,秋祭在孔子誕辰。
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孔子誕辰的年份計算問題。比如澎湃新聞今天的新聞題目是《丁酉年祭孔大典在曲阜舉行,紀念先賢誕辰2568周年》,而中新網則題為《祭孔大典在曲阜舉行 海內外人士紀念孔子誕辰2568年》。同樣的一件事,出現了兩個年份計算結果。
其實這是史學界在計算年限時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根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普遍認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今年是公元2017年,因此計算孔子誕辰周年為:
2017-(-551)=2568。
這樣計算在數學上是沒問題的。但在做數學的有理數加減法時,±1之間還有一個0;而歷史紀年的公元前一年和公元元年之間不存在公元零年。
也就是說在計算公元前到公元后的某段時間的周年時,如果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就會多算一年!因此需要再減去1!
即今年是孔子誕辰2567周年。
若依古人習慣算虛歲,則今年為孔子誕辰2568年。
也就是說,中新網是說法是準確的。
不獨孔子誕辰,在計算很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時通常也會忽略這一點。這是史學界在計算年限時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但不知為何,長久以來都這么算的。
比如辛亥革命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用黃帝紀年。辛亥革命爆發于公元1911年,而普遍推算黃帝元年為公元前2697年,1911-(-2697)=4608;跨過了公元元年,需要再減去1,得4607,即從黃帝元年到辛亥年過了4607年;因此元年加上4607年,辛亥年為黃帝紀元4608年。
但當時的湖北軍政府紀年為黃帝4609年,也就是說并沒有減掉多計算出來的那個公元零年。
當然,如果是公元前某年到公元前某年,或者公元某年到公元某年,也就是沒有跨過公元元年時,計算周年就不存在這問題了。
但是孔子出生年份還有另一說。
根據《春秋谷梁傳》記載:“(魯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夏,公至自晉。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由此推算出孔子誕辰為格里高利歷(即現行公歷)公元前552年10月3日。與通行看法相差一年。
若依此說,則孔子提前一年出生,那今年就是誕辰2568周年了。
筆者無意對孔子生日進行考證,只是根據通行說法,簡單談一些個人見解,與諸君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