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主要描寫了顧曼楨、沈世鈞和許叔惠三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他們?nèi)齻€人在同一家紡織廠工作,顧曼楨的工作場所在寫字間,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漸積累感情并且愛上了沈世鈞。但是沈世均寄居在許叔惠家,許叔惠的家人便打算在曼楨來看望世鈞時趁機撮合叔惠和曼楨之間的婚事,不過叔惠對曼楨并沒有愛戀之情,他們?nèi)嗽谝淮文暇┲兄?,叔惠愛上了原本許配給世均的女子石翠芝。
無奈翠芝家里人的門庭與禮教觀念非常深重,他們排斥叔惠,最終拆散了一對真心相愛的戀人,叔惠傷心之余遠走美國留學(xué)。曼楨與世均真心相愛,可曼楨卻因掉入姐姐的陷阱而被姐夫強暴,無奈之下,她只能委身暴徒,而世均最終也無奈迎娶了與之并無情感的翠芝。
全文充滿了悲劇的色彩描繪,無論是描寫曼楨和世均在工廠寫字間的交談與互動,還是記錄兩人在夜晚的上海手牽手肩并肩的耳鬢廝磨,都無不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危機感。張愛玲在描寫原本屬于快樂與喜悅的場景制式,卻留下了一根故事的隱藏悲劇線索,讓讀者時刻都能感受到不祥之事即將要發(fā)生的壓抑感。
一、 曼楨
我認為,《半生緣》是張愛玲最優(yōu)創(chuàng)作之一,這本小說對于后世愛情與傷痕文學(xué)的影響很大?!栋肷墶分械娜宋镄愿衩鑼懛绞絼e具一格,并且始終使書中的人物籠罩在濃濃的不安定的悲劇色彩之中,張愛玲描寫主人公戀愛的感受,曼楨與世均相遇時“立在美麗深潭的邊緣”,張愛玲的筆下埋藏了強烈的內(nèi)心隱喻。曼楨與家人產(chǎn)生矛盾時,她的心情就像“熱水瓶里直冒熱氣的水”,給曼楨的命運埋下伏筆。
曼楨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女子,她與姐姐曼璐和母親相依為命。在工作中,曼楨愛上了同時世均,并且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但是,在舊社會中的上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在艱難困苦的生活中,青年男女在追求自己的愛情與幸福生活時,也承受著外界的非議和生計的壓力。曼楨為了補貼家用,除了每天在紡織廠的寫字間擔任文書工作還要兼職一份家教工作。
繁重的日常勞動與長時間的上班時間讓曼楨的身體條件逐漸下降。曼楨的生活轉(zhuǎn)機因為世均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倆人在上海的關(guān)系逐漸親近。世均的出現(xiàn)為曼楨的生活帶來了希望,而曼楨的溫柔和善解人意也讓世均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在日后的交往中,世均對曼楨越來越依賴,世均從南京老家回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曼楨告白。
在戀人的相擁和扶持中,曼楨感受到了人生的方向與愛情的美好。但是命運對于曼楨卻是不公平的,兩個相愛的人最終沒有走到終點。殘酷的現(xiàn)實讓曼楨這個敢于追求個人幸福與真實美好愛情生活的女子不得不屈服。在與世均相愛和交往的過程中,曼楨同時也承受著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還要幫助姐姐排憂解難。但是,自私的姐姐卻為了滿足丈夫的獸欲,設(shè)下一個險惡的圈套迫使曼楨被強暴,使得自己妹妹的生活和人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
二、 世均
《半生緣》是一部追求高雅與通俗融合的小說。世均與曼楨在一起的時候是快樂的,他與她相遇,對他來說猶如“生之喜悅”,對她來說,猶如“窮苦小孩撿到破爛的小玩意”。世均的愛情生活受到了父親的控制,也受到了女方家里男權(quán)的侵擾,最終感受到了“萬箭鉆心”般的痛苦。全書剖析了男權(quán)、父權(quán)和金錢對于戀愛男女人性、愛情、婚姻的壓抑、扭曲和摧殘。
世均本是江蘇南京籍人士,他的老家家境殷實,在前往上海工作的過程中認識并愛上了上海姑娘曼楨。世均在上海過得并不如意,每天繁重的工作和日復(fù)一日的辛勞讓年輕的他不堪重負。世均生活在親戚叔惠家,寄人籬下的生活也給他帶來了苦惱。但是上帝再給他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
世均的求愛之路一再遭到挫折一再碰壁,當?shù)弥鼧E陷入家庭性侵犯的悲劇之后,他想要繼續(xù)幫助曼楨,卻遭到了曼楨的拒絕。在悲憤交加之時,世均只好選擇了妥協(xié),他無奈的向殘酷的現(xiàn)實低頭,回到了南京老家娶了自己并不想娶的翠芝。故事的主人公世均身上也籠罩著比較強烈的悲劇光環(huán),他的愛情生活遭到了殘酷現(xiàn)實的打擊,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卻不得不受到外在條件的限制,最終陷入絕境。
三、 叔惠
《半生緣》中另外一個主人公就是許叔惠,他的愛情故事最終也以悲劇結(jié)尾。許叔惠原本生活在上海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家境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說有一些窘迫。擁擠狹小,殘破不堪的上海弄堂民居中,許叔惠一家接納了來自南京的世均。
沈世均和許叔惠是親戚關(guān)系,但是在上海這個工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緊張的社會中,這種家庭關(guān)系卻變得寡淡。上海市井社會中的爾虞我詐、唯利是圖與自私自利,讓叔惠感到厭倦和不適應(yīng)。他原本在上海的紡織廠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由于曼楨的不斷來訪,叔惠的父母便自然而然希望倆人能結(jié)下一段美好姻緣,然而,曼楨的來訪卻是因為和世均相會。這使叔惠父母感到不滿,于是他們開始向叔惠不斷施壓,希望他能主動追求曼楨,也希望曼楨能早日接納叔惠。
但是叔惠喜歡的人恰巧也不是曼楨,他鐘情的是南京的大家閨秀石翠芝,無奈翠芝身處一個封建大家庭,這個家庭對無權(quán)無錢的叔惠十分排斥。在多次努力毫無結(jié)果之后,叔惠選擇外出留學(xué),而翠芝最終也選擇了嫁給世均。命運對叔惠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在一次偶然的南京之旅中遇上了自己的真愛,命運卻在后來的日子里給他開了一個致命的玩笑。
張愛玲小說中的“悲劇人物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普通的人性更真實,更具有永恒的意味,因而也更富有啟發(fā)性。”比如世均單純而憨直,故惹人喜愛,但他的怯懦與自卑又讓人惋惜,綜合起來即是凡人最普遍最深刻的“不徹底”。
小人物的生存背景注定了他們性格上的某些片面性和軟弱性,不可能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因而故事內(nèi)容多為近乎本能的生命狀態(tài),平?,嵥榈纳顚嶄?。從這個角度可以明白張的小說為什么注重從小處著眼,注重細節(jié),不追求事件本身的轟動或夸飾;由外在的喧嘩轉(zhuǎn)入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深層剖析,尤其擅長心理描寫,這些平實從容的敘述背后,蘊含著張愛玲對“不徹底”凡人生活悲劇的探討和人性主題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