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貧 女
? ? ? ? ? ? ? ? ? ?唐:秦韜玉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注解
1、蓬門:茅屋的門,指貧女之家。
2、綺羅香:指富貴人家婦女的服飾。
3、共憐句:意謂共惜時世艱難而妝飾從儉。作者的時代也已至晚唐。按:白居易《新樂府》有《時世妝》,詩中所描寫的實非儉妝,恰恰是另一種形式的“濃妝”,所謂“時世妝”,即最時髦的打扮之意。故未取。
4、苦恨:甚恨。
5、壓金線:按捺針線,指刺繡。
譯文
貧苦家庭出身,從未見識綾羅軟香;也想托媒說親,就為貧窮暗自悲傷。誰能欣賞風流高雅,格調不同凡響;世人都愛追求時髦,盛行異服奇裝。敢在人前夸口,我有善繡巧手一雙;卻不涂脂畫眉,與人爭艷取勝斗強。最恨年復一年,拈針引線辛勤刺繡,專門為了他人,時時趕制陪嫁衣裳。
賞析
這雖然是一首詠嘆貧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貧士懷才不遇之感傷。因為語意雙關,含蘊豐富,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形象鮮明,詩情哀怨。主人公雖然“十指”“針巧”,可是“擬托良媒”,也無人賞識,只得“年年”“苦恨”。“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終年勞心勞形的寒士,卻不為世用,久屈下僚的憤懣不平的心情。
秦韜玉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陜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陽(今陜西合陽)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將。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后諂附當時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官丞郎,判鹽鐵。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后,韜玉從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賜進士及第,編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為工部侍郎、神策軍判官。時人戲為“巧宦”,后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