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束了忙碌的一年,于農(nóng)歷二十五晚上回到家,到今天整整七天,這周完整經(jīng)歷了年前的準(zhǔn)備和年后的串親戚。回家之后和發(fā)小閑聊,忍不住互相感嘆現(xiàn)在過年沒有小時候有意思了,年味兒越來越淡。
我們總是在感嘆年味兒淡了,那么年味兒到底是什么呢?馮驥才說:
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nèi)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后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lián)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過年沒味兒是從我們變得隨便開始的。記得小時候總是認真地念叨: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到了二十二,一定去趕集購買祭灶的水果零食;二十四催促父母打掃衛(wèi)生;……每天按部就班,按照兒歌過。
年還是那個年,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變得隨便了:掃房子的日期隨便了,蒸饅頭的日期隨便了,貼春聯(lián)的日期隨便了……。這些隨便,讓我面對過年變得懶散,進而覺得索然無味。
今年在家,刻意參與到過年的籌備中:全家出動打掃衛(wèi)生;一起準(zhǔn)備過年的食材;與父親爭執(zhí)新門上到底有年畫好看還是沒有年畫好看;和弟弟一起洗銀條(這個菜有父母童年的記憶);燒簡易的地鍋(父親用水缸制作的);一家四口吃著剛從油鍋里撈出來的魚塊兒和腐竹;一起包餃子;年三十晚上四個人湊一桌麻將……其樂融融。這些小心思小用心,讓年多了些溫度,仿佛回到了簡單的小時候。
生活中的其他無趣之處,或許也是因為自己變得隨便了。面對生活,學(xué)著變得不隨便,多折騰,增加一些小儀式,生活或許會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