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多肉情結不是跟風形成的,最初與多肉的結緣,還是宜家牽起的紅線。在宜家,我之前買過多次觀葉植物,并且特別有成就感地將袖珍椰子、常青藤等栽培的枝繁葉茂。而今年1月份的時候,我將一株觀音蓮從宜家帶了回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圖倒不是觀音蓮剛從宜家被帶回時的樣子,最初它顯得還要嬌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后來長開長大之后,我給它換了盆和土。當時對養殖多肉并沒有多少經驗可言,選盆什么也沒特別將就,但土倒是有品質的,因為都是買的專業品牌的營養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過每天充分的日光浴和晝夜的生長,十分欣喜地發現觀音蓮伸出了不少吸芽,而且長勢極其迅猛,很快就霸占了整個花盆,于是后悔當初換盆應該換個更大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后來,就成了上圖這爆崽的樣子,這時覺得不是欣喜,而是怪可怕的,因為崽太多顯得超級擁擠,而且母株負荷太多,也已然不像曾經那么的挺拔了。于是,我開始研究怎么給觀音蓮做“分娩”。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首先, 由于小崽太多,在百安居物色了一個長方形的花盆,作為培育這些幼崽的搖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次,在網上查閱了一些多肉枝插莖插葉插的經驗之后,我果敢地拿起了“手術刀”,將觀音蓮端進了“產房”,進行由我首例主刀的“分娩”手術。剪下來的幼崽放置在托盤里,擺在陰涼處等待切口收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 用鑷子慢慢地把這些分娩下來的幼崽逐個遷進新家,由于是新買的土,也不必擔心土壤過濕,于是大功告成。接下來,就是等待他們的生根和成長,一下擁有了這么多新的觀音蓮,幸福感也是爆棚了。
在培養觀音蓮的過程中,其實我已經入手了不少多肉,而每個多肉也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留待后續記載。